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徐园子中学等五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7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9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材料三  “如果说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谈话

材料四 如图。

(1)材料一中,邓小平当时在广东、福建画的“圈”分别是哪几个?他“写下诗篇”又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哪两次会议?又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这次大会把哪种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选择题(共24题)

2.
下列对周恩来所参加的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
***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走群众路线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4.
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该通讯社报道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
2019年5月5日,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6.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
“ 太阳和月亮有着同一个母亲,他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这段歌词体现的道理是(   )。  
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汉族和藏族有着浓厚的情谊  
③我国各族人民都能够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④我国全体公民都能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1953年初,国家组织人口普查和选民登记。全国登记选民为3.2亿,占18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 %。按选举法规定,基层政权的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下图是当时基层选举的宣传画。其目的是为了配合下列哪一会议的召开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9.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不包括
A.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必须立足本国国情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0.
某班开展以“ 中国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 ”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为主题的课堂讨论。
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改革开放
11.
2009年“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那么,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是属于何时的成就(  )
A. 新中国成立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2.
小明的爷爷讲述他们年轻时,学校停课、大家穿着时髦的绿军装,爬上火车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个个激动万分。你猜一猜此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 (   )
A.1953—1956年B.1958—1960年
C.1966—1976年D.1978—1979年
13.
下面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7983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9748元人民币,但仍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百姓生活水平仍待提高。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②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③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④我国现在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5.
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这种变化来自于(   )。
A.乡镇企业的发展B.实行了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实行人民公社化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
下列哪一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 )
A. 厦门     B. 上海 C. 广州 D. 深圳
18.
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馆的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发展的进程,你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尼克松访华B.改革开放C.文化大革命D.中国重返联合国
19.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20.
美国总统卡特曾说,我们本以为(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在全国和国会内部会发生严重对立,然而这并没有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清一色正面的反应。”这说明
A.中美建交得到美国国内民众一致赞同
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C.中美建交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D.中美两国致力于构建和平世界
21.
下列是小强同学总结的人民空军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在海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20 世纪 50 年代初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C.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一战成名
D.空军装备走过从国外购买到逐步实现国产化的发展之路
2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请将下面的这些外交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万隆会议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尼克松访华
A.②①③⑤④B.②①④⑤③C.②①⑤③④D.①②④⑤③
23.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24.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其主要原因是
A.就业制度的变迁
B.养老保险试点
C.医疗制度的改革
D.信息技术的发展
25.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中的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
A.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 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C.“ 两弹一星” 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袁隆平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