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字词书写(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中国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领域实现全系列自主 (A.yán B.yǎn)制,产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端船舶自主设计能力不断(甲)  (A.升高 B.提高),逐步形成从浅海到深海、从勘探钻井到开采生产和作业运输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制能力。尤其是航母工程、载人深潜等领域突破性进展。智能船舶在世界海洋科技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乙)  (A.立锥之地 B.一席之地),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转变,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zhàng ② (A.嶂 B.障)。

(1)为文中①处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②处: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乙)______
(3)文中画线处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尤其是航母工程、载人深潜等领域突破性进展。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小题1】全词采用侧面描写,突出夜雨____的特点。
【小题2】词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恨B.愁C.空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清白堂记

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

(注释)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g):关锁。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饵: 吃。⑤忝(tiǎn):玷污。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B.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可为官师之规 闻之,欣然规往
D.饮之若饵白雪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表示,限断两处)
庶 几 居 斯 堂 登 斯 亭 而 无 忝 其 名 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
【小题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材料一)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 68—90 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他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 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驱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圣师录》)

(选自《护生画集》,丰子恺画,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版)

(材料三)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1)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名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 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2)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礼记·月会》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3)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天高云淡,雁排长空,确是一种极致的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多么壮阔的境界,多么豪迈的气概。李白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受到黑暗污浊环境的压抑,时刻向往着广阔自由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振,顿感心境契合的舒畅。当然,这种写雁阵的乐景乐情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多见。

(选自《中学语文》,雷冬梅,2003 年第 15 期,有删改)

【小题1】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对说明大雁飞行的原理起什么作用?
【小题2】下列诗句借雁抒发不同的情感,请将其归入材料三对应的小标题中。(只填序号)
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 应归入小标题__。
②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孟贯《归雁》 应归入小标题__。
【小题3】大雁身上有哪些值得称颂的美好特质?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出其中的三点。
【小题4】仿照材料三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下面诗歌借孤雁抒发的感情。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后一次拥抱

徐树建

(1)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2)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3)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4)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5)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6)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7)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8)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9)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10)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11)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12)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13)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14)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15)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 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
(16)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 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17)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18)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19)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有改动)

【小题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___ ③ ____④爸去世时, 给了爸拥抱。
【小题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小题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自然段。
【小题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5】简要分析本文第(19)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5.语言表达(共2题)

6.
仿照下面语段中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我国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冬至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7.
根据情境,完成任务。

坐骑(zuòqí) ?说服(shuōfú)?不少网友查《新华字典》时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对此,不少人表示不应该改:如果我们错了,应该去学习正确的发音,我们又不是没有学习的能力。也有的说,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应该相对的做出适应与调整。

对此,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6.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 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少于 600 字;
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7.其他(共1题)

9.
文化常识填空。
(1)“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的名称。了解一些戏曲行当的知识对学习戏曲很有帮助。你还知道多少个戏曲行当的名称?请列举两个,填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
(2)“老”字一族,意义丰富,古代常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请将下面的词语与意思一一对应(填序号)。
①老朽(________)②老脸(________)③老身(________)④老粗(___)
A.谦称自己没有文化B.老年人谦称自己
C.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D.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