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6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3

1.综合题(共3题)

1.

   统一大业

材料: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台湾历史上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写出两次回归的具体史实。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峡两岸要求统一的心愿越来越迫切,海峡两岸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风风雨雨。

(2)写出两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史实。

材料三:董建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大会上讲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形式和过程,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香港,在世界各国目光的注视下,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

(3)材料三中“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香港回归”对“台湾回归”有什么作用?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台湾回归的动力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材料中的“中国声音”是指什么?

材料二:2017年11月8-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再次进行战略性沟通,在海湖公园会晤、汉堡会晤基础上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为新时代中美关系发展描绘蓝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是谁?中美何时建交?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组织的活动,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写出一个“2001年中国参与的国际和区域性组织”的名称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建国以来,中国从外交大国到今天的外交强国,这说明了什么?

3.

   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错误?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振奋,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此次会议上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

材料四: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0题)

4.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5.
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是(  )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邦交正常化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援建坦赞铁路
6.
进入新世纪的短短十几年,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不能反映上述史实的是(  )
A.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B.神舟飞船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顺利展开
C.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D.港澳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7.
对如下图历史人物丰功伟绩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C.亲自参与了港澳回归的盛大仪式
D.提出了“一国两制”天才设想
8.
2008年8月,第(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A.27B.28C.29D.30
9.
关于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时间-2005年B.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C.以立法的形式反对和遏制台独D.意义是两岸交流的坚冰开始融化
10.
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描述有误的是(  )
A.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B.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1.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一辆汽车一长春“一汽”解放牌
②一桥飞架南北一武汉长江大桥胜利通车
③大庆油田一我国石油基本自给
④青藏公路一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
关于如下图反映的相关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3.
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帮助群众。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  )
A.邓稼先B.袁隆平C.焦裕禄D.彭德怀
14.
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D.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
它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由“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它是(  )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16.
湖北省武汉市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的位置是(  )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
17.
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1978-2000年的建设成就的是(  )
A.上海宝山钢铁总厂B.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
C.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D.安太堡煤矿
18.
对一般中国老百姓来说,20世纪50-70年代有“老三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今天的“新三件”电脑、汽车、楼房。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  )
A.人民思想文化素质提高B.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C.人民民主法制意识增强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19.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
20.
1960年,为了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
A.调整、改革、充实、提高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巩固、整顿、提高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21.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22.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  )
A. 十一大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23.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