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综合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制度确立)
材料二: 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请将材料二中 的内容补充完整。2019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63周年,请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出现失误)
材料三 1958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四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源于哪次重要会议?“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人物是谁?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制度确立)
材料二: 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请将材料二中 的内容补充完整。2019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63周年,请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出现失误)
材料三 1958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四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源于哪次重要会议?“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人物是谁?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析上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哪一年完成?完成后产生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些严重失误?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
林料三见下表风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表
(3)依据材料三分析,风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二大步,直接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什么?这一农村改革的特点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4)由以上材料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1)分析上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哪一年完成?完成后产生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些严重失误?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
林料三见下表风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表
1980年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1981年粮食产量 | 6.70亿千克 |
1982年粮食产量 | 7.15亿千克 |
(3)依据材料三分析,风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二大步,直接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什么?这一农村改革的特点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4)由以上材料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3.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材料三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据材料四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档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三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于的深层探析》
材料四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据材料四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0题)
4.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
B.前者总体上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
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
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
5.
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样”。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农业合作化 |
B.全行业公私合营 |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D.国有企业改革 |
6.
2019年10月1日,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
A.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
B.标志着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
C.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
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
7.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③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人民公社长青藤,贫下中农向阳花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③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人民公社长青藤,贫下中农向阳花
A.①③②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①②④ |
D.①②④③ |
8.
近年来中国发起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
B.努力构建合作共嵌的新型国际关系 |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
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
9.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
C.西藏自治区成立 |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0.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A.土地改革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
D.渡江战役,勇往直前 |
12.
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D.“大跃迸”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3.
连环画是回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行的 ( )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4.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
16.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三大改造 | B.“大跃进”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17.
民族精神是支障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长征精神 |
B.无私奉献精神 |
C.大庆精神 |
D.“两弹一星”精神 |
18.
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
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
21.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2.
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中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求同存异原则 |
C.“一边倒”原则 | D.不结盟原则 |
3.填空题- (共3题)
25.
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