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756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9

1.综合题(共2题)

1.
探究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5日,学生请求校方出面救人。

1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职员联合会”成立

7日,被捕学生保释出狱。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学生拒绝上课

8日,总统要求审批学生,整顿学风。

18、20、21日,日本驻华公使向北京政府提出三次抗议,要求镇压学生的反日活动。

9日,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之职

10~12日,32名学生受审,北京大中学学全体学生向政府投案,静候处分。

13日,北京各大专校长同时上文辞里。

25日,政府计划用军警干涉学校的行政;解散生团体;强迫学生上课,否则开除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26-27日,上海两万多学生罢课。上海学生派联络組到各商会,并在学生联合会里设立劳工部。

 

(1)据材料一,概括19日大专学校学生拒绝上课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终于觉悟到,走资本主又道路来复兴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向苏维埃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之路。这是苦难深重的中国人的一次伟大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不但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而且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土地和享有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极大地激怒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使他们说识到国主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故人,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决反对帝国主又和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一大批留学归国者热表于翻译国外的思想材料,大量的欧美文化思想资源传入中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列宁领导的苏须政府先后发表了两个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以前夸取中国的切领土和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建议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并缔结友好条约。正处于速茫之中的中国先进分子决心选择新的方向:以俄国为榜样,走社会主义之路。

——摘编自闰志民《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据材料二,指出“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是指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中国人民五四时期能够实现这种觉醒的条件。(提示:至少答对4个条件)
2.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他毂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回到国内。从1958年秋开始,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璧,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航天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式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的事迹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航天界科技人员的敬佩与赞誉。

(1)据材料,归纳邓稼先受到敬佩和赞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他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主要因素。
(2)试举两例与“两弹一星”同时期的其他科技成果。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

2.选择题(共11题)

3.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在1949年回忆说:“50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我们被日本打败”最直接的后果是(  )
A.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B.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义和团运动兴起D.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4.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下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时间(年)
新式学堂总数(所)
学生总数(人)
1902
35787
1006740
1906
59117
逾160万
1912
82272
293387
 
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B.废除科举制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5.
以物证史,用历史事实说话。下列史实中,不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
A.
B.
C.
D.
6.
1979年,中葡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葡萄牙总理在中葡建交公报发表后的记者会上,就澳门问题表示:“它是中国的领土,但仍在葡国管制之下。”据材料判断,葡萄牙政府关于澳门领土主权问题的态度是(  )
A.属于中国B.属于葡萄牙
C.两国共管D.不属于任何一方
7.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C.适应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发展要求
D.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保障
8.
历史学习中,需要对史实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南北战争结束
B.拿破仑帝团灭亡--巴黎公社起义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苏联实施五年计划
D.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
9.
如下图漫画中“文明的火炬”是指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制度。漫画形象地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完全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统治方式
B.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
C.带有明显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
D.彻底摧毁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10.
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  )
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
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
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
11.
利用表格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表格中的革命或运动领导人与其相关活动对应错误的是(  )
主题
 
A
领导人
革命任务
历史意义
B
 
C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甘地
打击了英国殖民地统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
D
 
A.民族解放运动B.玻利瓦尔
C.摆脱民族危机D.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2.
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4年派驻苏联期间,建议美国承认苏联势力范围并与英国一道划一条防范苏联的分界线。1946-1947年,凯南又通过电报、文章、演讲等方式系统阐述了他的“遏制思想”。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
A.受国家利益冲突和国际格局演变影响
B.影响了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C.为冷战提供了理论依据
D.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13.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D.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