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近代报载:“辛亥革命是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 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在南京开创了一 种新时代的风气。”
材料二孙中山说:“建设者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 力,共谋农业之发展。”“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余观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 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最重要)之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 (回答1点即可)
材料一据近代报载:“辛亥革命是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 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在南京开创了一 种新时代的风气。”
材料二孙中山说:“建设者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 力,共谋农业之发展。”“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余观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 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最重要)之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 (回答1点即可)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鸿章说:“中国长江外海生意,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近年华商殷实狡黯者,多附洋商名 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其大半。闻本利不肯结算,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 问。若正名定分,立有华商轮船公局,暂准照新关章程完税免厘,略予便宜。”
(1)在材料中,李鸿章陈述了中国近代的什么经济现象?他的建议是什么?
(2)李鸿章的主张在其洋务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他的这一行为有何意义?
李鸿章说:“中国长江外海生意,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近年华商殷实狡黯者,多附洋商名 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其大半。闻本利不肯结算,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 问。若正名定分,立有华商轮船公局,暂准照新关章程完税免厘,略予便宜。”
(1)在材料中,李鸿章陈述了中国近代的什么经济现象?他的建议是什么?
(2)李鸿章的主张在其洋务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他的这一行为有何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 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功夫。”
材料二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 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 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 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有何侧重点?有什么具体表现?
(2)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上有什么发展变化?
材料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 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功夫。”
材料二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 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 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 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有何侧重点?有什么具体表现?
(2)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上有什么发展变化?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财政收人结构(单位:万两)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税、工商税收入变化的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商税收人发生变化的原因。
晚清财政收人结构(单位:万两)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税、工商税收入变化的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商税收人发生变化的原因。
2.选择题- (共19题)
5.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A.严复 |
B.邓世昌 |
C.梁启超 |
D.康有为 |
6.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鸦片泛滥成灾 |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撅 |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
9.
据史载:有一次清军经过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某个地方时只好换上警察的服装。与这一“更衣”事件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暖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 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 |
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 D.《辛丑条约》的影响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争件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走出国门看世界是现代人的一种新时尚。《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显示,我国出境游市场的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成都、武汉等大城市出境游人次快速增长,每年至少一次出境游,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6203万,比2016年同期增长5%。
材料二: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l168亿美无,全年中国人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其中910亿美是在国外消费的,占到总额的78%。有关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中,一部分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但更多的是“月光族…‘新贫族”。除了有关中国游客数量和消费力的报道外,最近几年,中国游客破坏旅游环境的报道也见诸报端。比如在泰国,发现有来自中国妁游客捡拾珊瑚投喂食物给海鱼,用布网鱼等,破坏了生态环境。
12.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下图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在推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从技术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 B.从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
C.从革命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 D.从思想文化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
17.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 B.推翻君主制度 |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
19.
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为表 格的①和②处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A.①工业革命②曾国藩 | B.①辛亥革命②梁启超 |
C.①五四运动②陈独秀 | D.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康有为 |
20.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1.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
22.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B.训练新式陆海军 |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