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岳云鹏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
B.欢乐的暑假生活即将过去,开学的日子即将不期而至。 |
C.奶奶的旧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照片背后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D.“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和发扬伟大的“雷锋精神”。 |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
B.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措施。 |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
A.《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
B.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大兵抢走,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
C.老舍通过祥子命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一一它不让好人有路。 |
D.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小福子等。 |
A.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
C.《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参加编撰《四库全书》。 |
D.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写作此诗时,诗人谪居(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江州。
【小题1】全诗从哪些感官角度暗示了“夜雪”之大?【小题2】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归钺传
归有光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②户外,俯首窃泪下,邻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③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④.母内自慚,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节选自《归氏二贤传》选文有改动)
(注)①归钺(yuè):人名。②依依:依恋的样子。③致:送达。④奉迎:迎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由是失爱____
②钺数困____
③母又复杖之____
④奉母终身怡然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母又复杖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 B.何陋之有 | C.以我酌油知之 | D.当求之于上流 |
俯首窃泪下,邻人莫不怜也。
【小题4】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小题1】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有何妙处?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小题3】文章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6.名著阅读- (共1题)
凶猛的大鲨鱼甩动着有力的尾鳍,朝采珠人直扑过来;采珠人往旁边一闪,躲开了鲨鱼的大口,但未能躲过它的尾巴。鲨鱼尾巴猛力扫到他的胸部,他一下子便倒了下去。
这场面只是瞬间的事。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便觉得蹲在我身旁的 霍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1)横线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从选段中你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请结合全书说一说,在海底探险旅行时他们还遇到了什么险情?(写一个即可)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