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不断英勇抗争”请至少列出三个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在班里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不断英勇抗争”请至少列出三个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在班里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2.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说说这场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图1和图2分别是谁创办的企业?
(3)材料三中李鸿章把什么比喻成“破房子”?他又为什么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4)对于李鸿章等人掀起的运动,有人认为应该肯定,也有人认为应该予以否定。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说说这场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图1和图2分别是谁创办的企业?
(3)材料三中李鸿章把什么比喻成“破房子”?他又为什么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4)对于李鸿章等人掀起的运动,有人认为应该肯定,也有人认为应该予以否定。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
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材料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歌》
(1)材料一是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阐述。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但是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最终是成功的,也有人则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可以看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伐军总司令是谁?当时国共两党进行的是第几次合作?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
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材料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歌》
(1)材料一是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阐述。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但是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最终是成功的,也有人则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可以看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伐军总司令是谁?当时国共两党进行的是第几次合作?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任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他们是哪一运动的两面大旗?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什么革命的开始?
(3)材料三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这一大事是什么?图1和图2反映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材料一:西洋任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他们是哪一运动的两面大旗?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什么革命的开始?
(3)材料三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这一大事是什么?图1和图2反映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2.选择题- (共24题)
5.
下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③工人阶级的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③工人阶级的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6.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 | B.永安 | C.南京 | D.安庆 |
8.
下列条款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C.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 |
D.拆毁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驻兵北京至山海关要地 |
9.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首打油诗深刻揭露的是( )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C.列强侵华,无数家庭妻离子散 |
D.给中国人治病 |
13.
某部电影中有如下片段: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中国北洋舰队致远号朝日舰撞去,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请你为该电影题名,最适合的片名是( )
A.《火烧圆明园》 | B.《甲午风云》 | C.《太平天国》 | D.《武昌起义》 |
16.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20.
今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建立了中华民国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26.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国民革命培养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 B.京师大学堂 |
C.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 D.云南陆军讲武堂 |
27.
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烬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