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5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1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一次会议通过的?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

(2)碑文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分别指邮是什么历史时期?分别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

(3)“由此”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对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和继承革命事业?

2.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共和国历史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这次探究活动。

(过渡时期(1949一1956年))

(1)探究问题

①在这个时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的诗,它出现在哪一场运动期间?

(探究感悟)

(5)综合上述探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有何启示?

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3)上述图片反应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该事件中党和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什么措施?图③中我党的一项创举是什么?以上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感悟历史)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涵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历史上哪一次战争?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请你写出其中一位战斗英雄,并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

(3)在丙人物所说的那个急于求成的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你能说出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位模范人物并且说说人民是如何称颂他的?

(4)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

(5)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丁>甲>丙>乙D.乙>丁>丙>甲

(6)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昔对比,乙、丙两个人物一定有颇多的感触和认识,请你替他们分别谈一谈。

2.选择题(共23题)

5.
如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

①灯塔指引
②生死攸关
③当家作主
④星星之火
⑤开天辟地
A.①④③②⑤B.⑤④②①③C.④①⑤②③D.⑤④③②①
6.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7.
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 )
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1.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2.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3.
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主要指标
1952年
1957年
国家财政收入
全民所有制
58.1%
70.6%
集体所有制
1.2%
16.7%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
41.5%
53.8%
集体所有制
3.3%
19.0%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15.
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17.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8.
以下图片反使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信息有: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史实
结论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
 
A.史实错误,结论正确B.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史实和结论都正确D.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20.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21.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22.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23.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24.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25.
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柄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2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