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辰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虽然我国己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长期以来,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屐,因此必须改革。
邓小平还一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为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要全面开放,积发展对外易。
邓小平还积极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对外关系,他刚刚复出就出访日本,加强了中日关系;1979年,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也实现重大突破,恢复了正常化。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据材料一,指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解决的当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完成的共同事业是什么。

(1)据英雄榜(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并概括这两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各自国际背景及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
(2)据英雄榜(一)和问题(1),归纳以上人物的主张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能工业是在苏联单方面终止合同、撤走专家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在核原料生产方面,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建成了衡阳轴水治厂和兰州气体扩散厂,解决了浓缩轴的核心制造工艺,确保了原子弹的试验成功。
当中国工人阶级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出这一伟大业绩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极端困难。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降到最低点;为在1965年以前偿还苏联14亿新卢布以上的债务,所有中国人都勒紧裤带;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不但基本断绝了国家最需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交换,而且也促使我国必须做好应对外敌的准备。中国人民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默默地创造着奇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东方巨响”与原子弹的首次使用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一,指出“东方巨响”在当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国从“东方巨响”中得到的经验。
2.选择题- (共11题)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戊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A.武昌起义 | B.袁世凯独裁统治 |
C.尊孔复古的逆流 | D.北洋军阀混战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エ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困是第二次王业革命 |
A.背景 | B.经过 | C.结局 | D.影响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 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 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
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
C.美国开始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