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这幅苏绣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
B.他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迟早会东窗事发。 |
C.不同派系之间的权力之争,使这个集团分崩离析。 |
D.汽车在他身边戛然而止,司机问他去梅兰芳公园的路怎么走。 |
A.《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采用了空间顺序。 |
B.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 |
C.他和当地百姓给那条线取了个名字,叫“生命等高线”。 |
D.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
2.字词书写- (共1题)
傈傈族人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过溜索是需要勇气的,当你越过看一眼都头晕目xuàn的峡谷,当你听到溜索下那zhèn耳欲聋的江水咆哮之声时,心中会不由生出几分怯意。然而,这种飞渡方式也fù yǔ了怒江儿女鹊桥相会般的浪漫。

3.诗歌鉴赏- (共1题)
送钱穆父①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1)请为这首词选择一个合适的词牌名( )
A.临江仙 | B.卜算子 | C.渔家傲 | D.天净沙 |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①古往今来,月亮——曾经唤起多少科学家们的执着探索?
②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甲)”。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乙)”。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丙)”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但科学家们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选文有删改)
【小题1】说说文章第一小节的作用。【小题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
A.俘获说 同源说 分裂说 |
B.俘获说 分裂说 同源说 |
C.同源说 俘获说 分裂说 |
D.分裂说 同源说 俘获说 |
(2)联系全文,第③段加点字“很可能”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①《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法常贏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②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以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不久就亡国了,孔范也窜到边远地区。可见,没有把握的坚定,害人害己。所有的坚定都得建立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光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入非非,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坚定的。
③然而,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尚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占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④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也许,他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OK了。当然这是利益至上者,而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财色的俘虏,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而没有境界的人就等于没有世界,就是说,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了。
⑤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当关,万夫莫开。
⑥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烂,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思维与智慧》2018.5)
【小题1】第①段写《五灯会元》中记载的事情,用意何在?【小题2】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3】说说第⑤段划线句的作用。
①那天,龙飞和妻子文静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档寻亲栏目,就是失去亲人的家属提供线索,由社会各界力量帮忙寻找。其中一大部分因为线索充足,加之现代化手段,以及志愿者的倾心投入,最终都能够找到,也有一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蛛丝马迹都没有,希望就成了泡影。
②当时电视上出现一个大叔,他来自四川农村。四十多年前,他们七个月大的儿子丢失了,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男人姓陈,他对主持人倪萍说,当时他们两口子在山腰的一块田里刨土豆,儿子在田边的竹篓里睡觉。两口子干了半天活,到田边去歇息时,才发现儿子不见了。这么多年,两个人辗转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打上半年工,然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找儿子。他们常年在外,老家几乎很少回去,最近从老家传来消息,说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了。十年前,因为思念儿子,老伴的眼睛哭瞎了;五年前,老伴病逝了。
③陈大叔只有六十岁,看上去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虽然一直平静地叙述着,却是一脸的无助。看得出,他强烈压抑着心中的悲伤。
④很显然,他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自己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⑤可是,大家都能看出来,陈大叔给出的线索太少了,他的儿子没有找到的可能。
⑥龙飞鼻子酸酸的,文静也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⑦倪萍对陈大叔说,你还记得儿子长什么模样吗?他身上有没有特别的特征?
⑧陈大叔说,我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模样……他的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
⑨龙飞和文静对视一眼。
⑩龙飞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胎记,看着文静,迟疑了一下,说:“我,我是不是该去认亲?”
⑾“应该去。老人家太可怜了。”文静点了点头,鼓励龙飞。
⑿龙飞说:“要不要给萌萌商量一下?”萌萌是他们的儿子,在大学读书。
⒀文静说:“不用商量,给他解释一下就中。再说,他小时候就一直要爷爷,现在爷爷回来了,他应该高兴才是。”
⒁就这样,龙飞联系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组”,声称自己就是陈大叔的儿子。“寻亲栏目组”喜出望外,急忙联系双方见面。
⒂陈大叔见到龙飞那一刻,愣怔了好半天,似乎不敢上前相认。
⒃瞅着陈大叔,龙飞心里刺疼刺疼的。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可以想象到,为了寻找儿子,老人家饱受了怎样的磨难。
⒄龙飞说:“爹,我是您儿子啊。”说罢,上前抱着陈大叔,眼里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龙飞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寻找生身父母也找得好辛苦,说要不是看电视,真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见到他。
⒅陈大叔落泪了。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飞的肩膀,也呜嗬呜嗬地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⒆后来,龙飞就把陈大叔接回了家里。龙飞在城里开家店铺,经营着五颜六色的布匹,买的房子也在城里。陈大叔勤快,龙飞不让他去店里帮忙,他就在家里忙活,没事干了,就去拖地板,有时一天拖三四遍,都能照出人影来。
⒇儿子找到了,也有了家,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福窝里。
萌萌从学校回来,一家三代更是其乐融融,家里边充满了爱的温馨。
二十三年后,陈大叔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他拉着龙飞的手说:“孩子,谢谢你!其实,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脸上的胎记在左边,你的在右边。当时,看你哭得那么伤心,我也就认了。”
龙飞说:“爹,我知道我不是您的儿子,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病逝了……看到您无依无靠,我和文静商量后就认您了。”
陈大叔粲然一笑,蠕动着嘴唇,还想说点什么,眼睛一闭,再也没有睁开。
萌萌得知真相后,写成故事放在了网上。陈大叔的老家人看到这个故事,就在网文后面留言说,当年老人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害怕老人知道真相挺不过去,村人就隐瞒了事实,都说是丢了,是为了让老人心存希望,活下去。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情 节 | 陈大叔的心理或表现 | 龙飞的心理或表现 |
丢失儿子,央视寻亲 | ②____________ | 同情迟疑 |
央视援助,龙飞认亲 | 惊讶感动 | ③_____________ |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 勤快幸福 | 关爱大叔 |
①______________ | 粲然一笑 | 讲出实情 |
【小题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
(2)第⑮段加点词“似乎”富有表现力,请揣摩其作用。
【小题3】文章第23段划线句子中,龙飞说自己知道不是陈大叔的儿子,这其实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其中一处。
【小题4】文章的结尾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选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1)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说说《认亲》一文结尾的作用。(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社戏》一文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5.课外阅读- (共1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②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③,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④,怒。俄⑤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⑥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⑦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释)①顾况:唐代诗人,画家。②谑:取笑。③宰相:指武则天的曾孙、宪宗朝的铁血宰相武元衡。④出位:越级行事。⑤俄:不久。⑥行:品行。⑦老妪:年老的妇女。【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谒顾况( )
②及览诗卷( )
③因谑之( )
④言言皆实( )
⑵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赋《新井篇》
A.潭西南而望 |
B.启窗而观 |
C.而伯乐不常有 |
D.而或长烟一空 |
(1)居 易 母 堕 井 死 (主谓之间)
(2)历 左 拾 遗 (动宾之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小题4】白居易“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卖炭翁》就是《新乐府》中的名篇,该篇规讽了什么时事?抒发了什么情感?
6.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课外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