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鸿章晩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孙中山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2)综上所述,以上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主题。它们对近代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 李鸿章晩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康有为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他主张“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材料三 孙中山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出一个表格对上述人物的主要成就、思想主张进行分类总结。(2)综上所述,以上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主题。它们对近代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说出图1的宫殿遗址代表的古代文明。图1、图2中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特点有何不同?
(2)图3、图4共同印证了什么历史信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哪一种史料更为可信?
(3)综合上述探究,我们在运用史料学习或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 | 周武王时,得到尚、周公等人的辅佐,日益强盛。公元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缟京。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图4 |
(1)说出图1的宫殿遗址代表的古代文明。图1、图2中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特点有何不同?
(2)图3、图4共同印证了什么历史信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哪一种史料更为可信?
(3)综合上述探究,我们在运用史料学习或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法国人民对安宁和秩序的渴望十分强烈,甚至愿意接受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拿破仑更改了宪法,于1804年12月2日为自己戴上了皇冠。
就此,法国革命确实是结束了。但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上了”和在欧洲第一次制定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却得以发扬光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的关联,并说明“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石”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帝国与材料一所示事件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说明工业革命对法国社会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法国人民对安宁和秩序的渴望十分强烈,甚至愿意接受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拿破仑更改了宪法,于1804年12月2日为自己戴上了皇冠。
就此,法国革命确实是结束了。但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上了”和在欧洲第一次制定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却得以发扬光大。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从(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是纺织工业部门开始大量使用机器,到1848年,蒸汽机已经从1820年的65台增加到5000台。50年代到60年代是法国国民经济空前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重工业的增长尤为迅速,煤和铁的产量在此期间都提高了两倍。铁路总长度已达17924千米,基本上完成了各条主要的干线。……至此,产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的关联,并说明“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石”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帝国与材料一所示事件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说明工业革命对法国社会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8题)
5.
《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材料反映了
A.甲午战争中中国鄙视该邻国的蹂躏 |
B.甲午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打击 |
C.鸦片战争导致中英关系的扭转 |
D.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 |
6.
陈独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1919年,陈独秀的思想发生重大改变,由一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于1920年在上海成立共产党小组,材料反映了
A.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
B.陈独秀引领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
C.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互为因果 |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 |
7.
1873年华侨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视为异端。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防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洋务运动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清政府被国内外情势所迫,改变政策 |
C.缫丝厂的创办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
D.封建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消失 |
8.
胡适评价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在此胡适赞场了梁启超
A.主张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
B.宣扬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
C.弘场民族精神,促进思想启蒙 |
D.倡导托古改制,挽救时局 |
9.
1965年5月《美国新国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说明当时中国
A.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
C.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
D.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
10.
新中国成立后,“熊猫外交”逐渐展开。1972年,中国政府赠送给美国两只大熊猫作为友谊大使,当它们乘专机抵达华顿国家动物园时,受到近万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此次“熊猫外交”
A.标志着中美开始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B.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
D.结束了两国的敌对对峙状态 |
11.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范围推广。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推广经营责任制,实行政企分开。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都
A.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
B.扩大生产经营者的自主权 |
C.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
D.加强了政府的计划管理 |
12.
20世纪以来,我国历经了沧桑巨变。其中1919年、1949年、1979年、2009年、2019年的主题先后分别是
A.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改革开放——伟大复兴 |
B.独立解放——实现富强——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 |
C.反帝爱国——伟大复兴——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伟大复兴 |
D.反帝爱国——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伟大复兴 |
13.
如下表反映了自1931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理解有误的是
时间 | 1931年 | 1935年 | 1937年 | 1947年 | 1949年 |
驻地 | 江西瑞金 | 陕北瓦窑堡 | 陕西延安 | 河北西柏坡 | 北平 |
A.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历程 |
B.反映了国共两党对峙——合作——对峙的历程 |
C.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拨乱反正 |
D.逐步确立了***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 |
14.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许多希腊人移民到西亚,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和平交往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
B.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
C.战争使文明消亡 |
D.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
15.
米开朗琪罗的代表性作品《创世纪》,虽然是宗教题材作品,但是通过表达人与人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歌颂人的创造力及人体美和精神美,该作品反映的时代意识
A.人们热衷于追寻理性、民主 |
B.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提倡“人性”,倡导追求个性解放 |
D.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地位 |
16.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它遏制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这里的它
A.结束了英国君主制度,开创了英国新政体 |
B.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地位 |
C.遏制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联邦体制 |
D.通过三权分立的方式将权利束缚在“笼子”里 |
17.
19世纪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建立起了工业化体系。下列关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交通便利,出行方式多样,长途出行可以选择飞机 |
B.妇女走出家庭,越来越多的参与工业生产 |
C.一些国家较早的实现了儿童免费义务教育 |
D.城市拥有公共交通,卫生条件改善 |
18.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指的是( )
A.但丁及《神曲》 | 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 |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 | 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
19.
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联国防现代化实现的原因是苏联模式的推动 |
B.苏联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 |
C.斯大林模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
D.苏联模式在实现工业化方面显得乏力 |
21.
它是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促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和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有利于维护西欧的和平与稳定。它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华沙条约组织 |
C.欧洲共同体 |
D.欧洲联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