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2)图一所示为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侵略与反抗 | |
列强侵华战争 | 抗争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
① | 林则徐、关天培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②事件 |
③ | 邓世昌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④事件 |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2)图一所示为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2.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二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2)举一实例说明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你认为他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红火?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材料三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孙中山先生》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材料四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救国救民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最终胜利。纪念徽章和历史照片记录了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图组,回答问题。

(1)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图组中纪念章①、②、③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④战役的指挥者和意义。
(3)图⑤会议有哪些重大决定?会议有何意义?

(1)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图组中纪念章①、②、③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④战役的指挥者和意义。
(3)图⑤会议有哪些重大决定?会议有何意义?
2.选择题- (共26题)
6.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史从1919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
B.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寻求近代化的探索史 |
C.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侵略的抗争史 |
D.中国近代史是部充满灾难的屈辱史 |
8.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9.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最早揭开了中国人“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
A.洋务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10.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
B.“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
D.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
15.
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关键词来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最有资格当选194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是
A.李宗仁 | B.张学良 | C.蒋介石 | D.傅作义 |
16.
1947年夏,***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
C.解放战争打响了 |
D.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
20.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
B.南京大屠杀惨案 |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
D.重庆大轰炸惨案 |
22.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 B.解放战争的进程 |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 D.解放战争的影响 |
23.
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