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73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4

1.综合题(共2题)

1.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追溯屈辱岁月】
材料一: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上述史料出自哪一部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一曾经被清朝一些官员称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至少两个史实)。
【追求民族独立】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3)为了弥补“第二期”的不足,先进的中国人引入了西方哪一进步思想理论?先后发起了哪些探索?
(4)通过对以上历史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

(1)识读上述图后你能分别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反映了近代社会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政治篇]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yáo)《世界文明史》
(2)英国全新的政体是指什么?美国首先贯彻了孟德斯鸠的什么学说?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它们做出简要评价。
[总结篇]
在世界近代史上,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一浪。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触摸时代的脉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3)请说出图二所体现的事件形成了哪一革命的理论?指导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举一例即可)
(4)19世纪产生的最先进的革命理论是什么?这一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感悟篇]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5)阅读材料思考,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意识?

2.选择题(共17题)

3.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
下图的文物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5.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中的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就是向外国学习是过程,就是一个“除旧布新”的过程。而历史学家陈旭麓却指出了其中的一处错误。你认为是那一处(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
A.“求富”“科学”B.“共和”“科学”C.“民主”“科学”D.“共和”“民主”
7.
中国近代化地历程艰难曲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9.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①达·伽马  ②玻利瓦尔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在政治领域产生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的主要潮流是: (    )
A.民族解放运动B.社会主义运动
C.殖民扩张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11.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
A.学习西方B.鼓励人民富起来C.工业立国D.对外掠夺
12.
“The union must and shall be preserved(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是林肯在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时的主题。他认为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国家独立
B.消除种族歧视
C.维护国家统一
D.实现领土扩张
13.
在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讨论过程中,小明认为这是一次恐怖袭击。小龙认为这是一次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小华却认为他们都不对,它的最大影响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师总结时却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结论,这三个方面是同一个事件,这三个方面是
A.原因、结果、影响B.手段、目的、影响
C.原因、过程、结果D.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14.
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这里的“他”指 ( )
A.达尔文B.巴斯德C.爱因斯坦D.门捷列夫
15.“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  )
16.
它的发明,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界。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富尔顿的汽船
17.
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一个曾叱咤欧洲政坛几十年的风云人物和一个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连在了一起。这两个人物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拿破仑和贝多芬
C.达尔文和梵高D.牛顿和爱因斯坦
18.

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节俭悖论,人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对国家社会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

①个人应该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②政府应当刺激消费

③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④应该重视消费的作用,积极引导消费

19.
《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②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工业文明在欧美普遍建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