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材料一:“以俄为师”曾经代表了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也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王垒《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
(1)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以俄为师”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材料二:

(2)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
(1)图1反映的会议的召开地点位于_______。图二中的历史事件宣告了_____________革命取得胜利。中共在图3的会议上作出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来的决策。
(2)在小组讨论中,小华同学就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当家作主”“伟大转折”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作简要说明。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
(3)请你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来论证上述材料中观点。材料一: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
(1)指出材料一图中中国出现了几次建交高峰?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述“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是指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材料一:院落犹存,当年签约分田,骤起惊雷春揭幕;精神不灭,四秩富民强国,再掀巨浪梦扬帆。
(1)材料一中“骤起”的“惊雷”是在哪里最先推行的?当时农民致富还有一条新路是什么?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对外开放在进程上的特点。
材料三:改革开放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
——塞缪尔·亨廷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坚持的具体思想路线是什么?材料一:有专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正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走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材料二: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原因。
(3)作为中学生,我们为中国梦的实现该作出怎样的努力?
2.判断题- (共4题)
3.选择题- (共19题)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 D.设立“经济特区” |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
C.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A.“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 B.盲目垦荒 |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 D.人口急剧增长 |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扩大城市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
C.国家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
A.《千年巨变》 | B.《峥嵘岁月》 | C.《中国新生》 | D.《伟大转折》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④②① | D.②④③①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判断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