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航标和精神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创立的思想理论是什么?这一思想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出版的哪一部著作中提出的哪一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造万物”的神创论?
(3)1911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20世纪早期,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它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5)邓小平在带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1)马克思创立的思想理论是什么?这一思想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出版的哪一部著作中提出的哪一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造万物”的神创论?
(3)1911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20世纪早期,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它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5)邓小平在带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综合题- (共2题)
2.
大国关系的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以英国借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为由对德国宣战为标志,把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演变成了一场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厮杀的大战。
(1)材料一中的“暗杀皇族的事件”具体指什么?“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指哪两大军事集团?“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是什么?该旋律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的?这一主旋律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主旋律被打破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以英国借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为由对德国宣战为标志,把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演变成了一场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厮杀的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从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东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主义的冷战政策…这场“冷战”持续了40多年,构成了二战后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暗杀皇族的事件”具体指什么?“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指哪两大军事集团?“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是什么?该旋律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的?这一主旋律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主旋律被打破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
政治改革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材料二 “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限制君权。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基本框架。…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
(2)据材料二,英国通过“变革”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
(3)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对俄国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材料二 “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限制君权。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基本框架。…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摘编自《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
(1)料一中孔子学说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与汉武帝的哪一措施有关?汉武帝在这一领域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2)据材料二,英国通过“变革”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
(3)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对俄国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选择题- (共6题)
4.
《马关条约》的签订,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产生这一影响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5.
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像李鸿章等人所做的那样,只是引进“坚船利炮”这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谋求制度的变革。他们探索制度变革的第一次尝试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