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民族复兴史是也一部外交奋斗史,是东方雄狮“跌倒——站立——出彩”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3)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往的准则是什么?
(4)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5)新时期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我国举办了许多的国际会议,也多次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列举新时期中国主导召开的国际会议一例。
(6)中国从近代的屈辱外交,到建国初的独立自主,到今天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对些你有哪些认识?
(1)近代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3)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往的准则是什么?
(4)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5)新时期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我国举办了许多的国际会议,也多次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列举新时期中国主导召开的国际会议一例。
(6)中国从近代的屈辱外交,到建国初的独立自主,到今天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对些你有哪些认识?
2.
古人云: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让我们通过下列歌曲来感受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材料二: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取座座金山……
材料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材料四:五千年的黄河水,流淌着一个梦……一辈辈的薪火相传……举起澎湃的心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家家享太平……咱用劳动和汗水共圆中国梦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领导我们“站起来”“富起来”的领导人别是谁?材料二: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取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2)材料二中“老人”画圈的地方是哪里?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材料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建国以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民族制度?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在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材料四:五千年的黄河水,流淌着一个梦……一辈辈的薪火相传……举起澎湃的心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家家享太平……咱用劳动和汗水共圆中国梦
——《共圆中国梦》
(4)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3.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为改变材料一的情况,我国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
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的总路线。
(2)在材料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出现了哪些失误?
材料三: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立了一份将土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3)材料中“包干到户的契约”最终形成哪一制度在全国推广?依据材料分析这一制度有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1984年,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4)依据材料分析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五: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前景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于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5)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什么?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6)从上述建国以来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究中,你有哪些认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为改变材料一的情况,我国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
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的总路线。
(2)在材料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出现了哪些失误?
材料三: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立了一份将土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3)材料中“包干到户的契约”最终形成哪一制度在全国推广?依据材料分析这一制度有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1984年,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4)依据材料分析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五: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前景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于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5)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什么?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6)从上述建国以来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究中,你有哪些认识?
2.选择题- (共24题)
4.
下列各项中,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的是: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B.南方谈话 |
C.九二共识 |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6.
港澳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港澳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
A.1984年 1987年 |
B.1987年 1984年 |
C.1997年 1999年 |
D.1999年 1997年 |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A.亚太经合组织 |
B.世界贸易组织 |
C.欧盟 |
D.东盟 |
1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确立了国歌、国旗、国徽 |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
13.
彭德怀将军曾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百团大战 |
B.甲午战争 |
C.抗美援朝战争 |
D.土地革命 |
16.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珍贵影像。其中的“中国桥”引用***在1957年创作的诗句讲述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是指:
A.武汉长江大桥 |
B.赵州桥 |
C.钱塘江大桥 |
D.南京长江大桥 |
17.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对一五计划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D.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
18.
1953—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赎买 |
B.没收资本 |
C.建立生产合作社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完成党在思想上拔乱反正的措施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实行改革开放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
21.
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三大改造 |
22.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24.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目的是: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C.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 |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
25.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A.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26.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A.社会生活变迁 |
B.家庭联产承包 |
C.现代企业制度 |
D.经济体制改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