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3)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4)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3)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4)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2.综合题- (共1题)
2.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3.选择题- (共11题)
3.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同志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 B.遵义会议召开 | C.秋收起义 | D.中共一大召开 |
4.
明明在阅读***诗词时发现一首写于1927年的词: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他判断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 B.井冈山会师 |
C.秋收起义 | D.广州起义 |
5.
孙中山曾说:“今天在这个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指的是。
A.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
B.抗日军政大学 |
C.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汉口分校 |
D.西南联合大学 |
8.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表现在( )。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定的领导者和正确的方向
②改变了近代以来革命屡败的局面
③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
④中国革命有了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定的领导者和正确的方向
②改变了近代以来革命屡败的局面
③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
④中国革命有了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9.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五四运动奏响的主旋律,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在( )。
①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
②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④取得初步胜利
①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
②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④取得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