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初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17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7

1.综合题(共3题)

1.
170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如果你作为一名记者,回到一百多年前,将你见到的这幅交织着腥风血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

(1)图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自己的体会写一句“我的感悟”。
2.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失败标志,并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3.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2.判断题(共1题)

4.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为了赔偿日本商人在战争中工厂的损失,清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清政府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结束。
2.左宗棠不仅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更在清末武力收复了被侵占的新疆全境,
3.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三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他们说的都符合历史事实。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劳动人民掌权的国家。
5.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的作者有可能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6.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陈独秀。

3.选择题(共11题)

5.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的观点是
A.新文化运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
C.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中国战败了
7.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
C.台湾D.辽东半岛
8.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9.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10.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谈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兴中会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12.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孙中山的下列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
①成立兴中会;
②创建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⑤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3.
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4.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的演讲与下列文章宣传的思想是一致的
A.《警告青年》
B.《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
D.《万国公报》
15.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填空题(共1题)

16.
填空题:
1.1862年,洋务派兴办的 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 沉着应战,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3.《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革命团体  的机关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