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春铁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者为司马光,他与阳修均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
B.“我和张老师是在一个偶然积认的,她在大学教德语,我现在和她学德语。”句中的两个“和”均为连词。 |
C.《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黑龙江呼三(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
D.“谈谈理想、归纳方法、查找原因,新闻记者”均为动宾短语。 |
A.炽热(chì) 哺育(bǔ) 震悚(sǒng) 锋芒毕露(lòu) |
B.气氛(fēn) 亘古(gèng) 粗拙(zhōu) 气冲斗牛(dǒu) |
C.妥帖(tiè) 俯瞰(kàn) 矜持(jīn) 忧心忡忡(chōng) |
D.吞噬(shì) 忏悔(chàn) 羸弱(léi) 屏息凝神(bǐng) |
A.2019年6月24日中考结束的第二天,我校初三学子如释重负,开始了愉快的暑假之旅。 |
B.看他那惊心动魄的样子,就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
C.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
D.与横空出世的深圳平安大厦及周边的入些大厦相比,这些建筑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 |
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音乐节目,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性,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
通常,人们对国家、政治团体或群众组织的领导人,都习惯尊称为“袖”,“领袖”一词可用来赞人为人之表率,某类人中的突出者,人们也习惯称之为“领袖”。
①在古人眼里,领和袖具有表率的作用,所以便的产生了“领袖”一词。
②“领袖”一词来源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服的衣领,衣袖。
③因此,在人们眼中,衣服的这两处是既高贵又醒目。
④因为衣领和衣袖与皮肤直接接触摩擦,容易起毛破损,所以古人在制作衣服时,衣领和衣袖都是单料,很讲究样式,并镶以金边。
A.①②④③ | B.②①④③ | C.②④③① | D.②④①③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①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②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什么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③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④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很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⑤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⑥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节自老舍《世间同堂》)
(注)《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忍辱釜沉、生死存亡。
【小题1】读小说,梳理情节:⑴听到上课声,_________;
⑵面对学生,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他一气跑回家中。
【小题2】读①-④自然段,简要说说祁瑞宣有哪些反常之处?
【小题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划线句。
【小题4】请根据选文简析祁瑞宣这个人物形象。
陶渊明:我为自己代言
汪微微
①当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时,陶渊明选择了华丽丽的转身,投身侍弄自己亮闪闪的梦想。
②本来,陶渊明的官场生涯虽算不得呼风唤雨,但凭着名门望族的荫庇,29岁的他不费吹灰之力,坐上了江州祭酒的高位。35岁时,在叔父的推荐下,他投入权臣桓玄门下做其私人秘书,官品不大,但属于心腹近臣,很容易随着主子的升迁一路平步青云。39岁,他转做刘裕(后来的宋武帝)的幕僚,荣华富贵呼之欲出,光宗耀祖指日可待。他的官场走向,道路一点也不曲折,前途却一派光明,逼得那些蝇营狗苟一辈子、最终却蝼蚁一生的人,发自内心地羡慕嫉妒恨。
③可惜,陶渊明志不在此。在官场,他找不到归属感。他不能原谅一颗诗心被缠身冗务耳鬓厮磨,也容忍不下桓玄的狼子野心,还看不惯刘裕的滥杀无辜和重用奸人。更让他觉得绝望的是,终日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卑躬屈膝的事,活得像条狗一样,永世不得直立行走。于是,他一次次在现实面前耍起了大牌,走马观花般地出入官场。
④某天,为迎接上级派来的检查组,随从请陶渊明冠带出迎,并再三提醒他小心侍候。侍候惯了梦想的陶渊明,哪里肯为他人低三下四?况且检查组的小头目,还是他一向看不起的无能小辈?于是,撇下一句振聋发聩的“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后,他挂冠封印而去。13年断断续续的官场生涯,戛然而止。一辈子不能直立行走,为自己代言,即使钟鸣鼎食又有什么意义?他彻底清醒。从此,官场再无陶渊明。
⑤拒绝五斗米后,陶渊明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耕于前,妻锄于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其乐融融。也愈发爱喝酒,逢喝必醉。朋友来访,人家还没喝好,他已醉得不省人事,却不忘一脸憨厚地笑:“我醉了,想睡了,你随意。”不克制自己,也不限制他人,他的自由自在,终于可以自给自足。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不看天气看心情。
⑥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他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悠然又安静的印象。又因诗文言简意赅,用字平易,很快被传唱开去。他的快乐被斜阳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
⑦好景不长,一场大火,把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余亩方宅烧得片甲不留。一家人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别无选择地搬至贫瘠之地。日子一天天青黄不接,连和他一样靠天过活的老农都动摇了。在老农看来,陶渊明和他们不一样,他是有能力过上好日子的人,只要他愿意。于是老农壮着胆子劝他,与其隐在民间餐风宿露,不如出入官场锦衣玉食。都醉得看不清对方眉眼了,陶渊明心里仍是明白通透,他拒绝了,不给他人和自己一点商量的余地。
⑧古往今来,官场里一直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面目模糊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官员。只有陶渊明,眉眼分明,面容俊朗,神清气爽,并以实名认证的方式,不朽地镌刻在历史的壁崖上。
【小题1】读第①自然段中子的划线处“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解释加点词“混”的意思,并指出其词性。
(2)请写出第①段划线句的含义。
【小题2】细读③④段,请概括陶渊明辞官的三个主要原因。
【小题3】第⑥段写到“他的快乐被斜阳变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通读全文,请说说陶渊明的快乐有哪些?
【小题4】请就文章写法、内容和作用对第⑧自然段作简要分析。
【小题5】读罢此文,我们对陶渊明有些许了解,那么我们再读他的诗《归园田居》(其三),请说说这首诗讲了他怎样的生活状态。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对比阅读- (共1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
(乙)《三上》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间。⑴亦笃学如此(________)
⑵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⑶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⑷ 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 |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⑵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小题4】阅读两篇文,回答问题
⑴(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⑵(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4.名著阅读- (共1题)
祥子拿着两包火柴,进了人和厂,天还没黑,刘家父女正在吃晚饭。A看见他进来,把筷子下:“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去非洲金矿去了?”“哼!”祥子没说出什么来,刘四爷的大圆眼在祥子身上绕了绕,什么也没说。
祥子戴着新草帽,坐在他们对面。“你要是还没吃了的话,一块儿吧!” A仿佛是招待个好朋友。
(1)A是谁?小说中A的结局怎样?(2)综合上文划线句子,简要分析A这个人物。
5.语言表达- (共1题)
6.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