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下面一段内容叙述与史实不符,请找出并改正。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借口换约受阻大规模出兵,闯入圆明园疯狂劫掠并火烧圆明园,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使台湾离开祖国怀抱50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2.综合题- (共2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记忆遗产项目。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识读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场景发生在哪次战争后?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直接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内容是哪一条?
(2)图二场景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次外来侵略战争中?
(3)图三场景日本侵略者终于低下了头 ,标志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取得了胜利。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抗战取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4)图四场景发生在什么战役开始后?这次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条即可)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中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破产的标志是什么?“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举出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
(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变官制”的政治理想,寻找救国的方法,他们找到的出路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余”是谁?他从事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举出“余”为“求中国的自由平等”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三件主要革命活动?
3.选择题- (共11题)
A.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 |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
D.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
A.废除科举制度 |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
C.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

A.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 D.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
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B.秋收起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
C.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A.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C.使党在***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
D.确定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
①推动了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②有利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③促进了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④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A.贺胜桥战役 | B.台儿庄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平型关大捷 |

①签署《双十协定》
②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国民党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而谈判
④共产党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和谈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③④ |
①《南京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
③《马关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