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7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8

1.选择题(共4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消极的思想往往会成为人们一次失足后重振旗鼓的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    
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
A.羁绊 期待 警醒B.牵绊 期盼 唤醒
C.牵绊 期待 唤醒D.羁绊 期盼 警醒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B.春节晚会上,这对姐妹花的舞蹈表演婀娜多姿,尽态极妍,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C.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作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D.当娓娓动听的乐曲从音乐教室传出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3.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4.学习中你会发现化学知识中有“等”和“不等”.下列归纳叙述不正确的是(   )

2.字词书写(共1题)

5.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有位球员发誓要打好第二天的比赛,但一旦比赛开始,他的第一次投篮失败时,你便可(   )见他眼睛里流露的代表着一丝胆怯的轻微迷wǎng( )。
________②wǎng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6.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题1】这首诗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就是_____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_____。
【小题2】诗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无穷余味。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7.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⑪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⑫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⑬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小题1】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处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小题2】这篇文章读起来富有音乐美,结合选文中的语句简要赏析。
8.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2】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小题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9.

有一些花朵是为你开的

李雪峰

①这个叫米家坪的小村庄的后面,是我曾经耕种过十多年的庄稼地。农历四月时那毛绒绒青麦穗上一粒粒数也数不清的小麦花,五月时庭院里火焰一般的一朵朵石榴花,村巷里那歪歪斜斜一树一树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色或白色的槐树花……它们或许曾经把花瓣飘落在我的头发或衣襟上,也或许它们的花粉粘惹在我的鞋子或被露珠洇湿的裤角上,但我没有弯下腰来细细打量或关注过它们,甚至没有为它们稍稍地逗留过。

②我知道那些花儿不是为我绽开的,它们是属于村庄所有来来往往荷锄掮镐的人们和那些被花色惹得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鸟儿以及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的。

③直到20岁那年秋天,我一个人到庄西山坳里打柴,傍晚返回的时候,似乎突然被什么绊了一下,双腿一软就仰面跌倒在那金黄的厚厚落叶上,我索性就仰躺在那弥漫着枯叶焦香和厚厚落叶层下那腐殖质腥香交织的谧凉林地上。

④在闭眼深深呼吸的时候,我忽然嗅到有一种淡淡的却又清新别致的暖暖馨香,那馨香比兰花清洌,比野梅甘饴,是我从未感知到的一种芬芳。循着花香,轻轻扒开厚厚的落叶,在蓬松的落叶下,我发现了一朵指甲大小的花。

⑤这朵花瓣沿呈粉红,由瓣沿向内过渡成褐紫,但花蕊周围却是一圈清爽的天蓝色。尤其是花蕊,那针尖般大小又细密的蕊柱,红蓝紫相间,像用彩线绒一根根小心翼翼地绣上去的,在轻轻的晚风中,那奇异的芬芳涟漪一般从中弥漫开来,就像一掬掬暖暖的香水,柔柔地彻底淹没了我的心魂。

我远远地拢着手护着它,就像呵护着一只稍不留意就振翅飞走的蝴蝶,就像呵护着一只汪着惊恐的鹿眼,就像呵护着一缕风轻轻一拂就会飘散的弱弱云岫。我静静地望着它,它也像温润的眼晴一样默默地望着我,直到夜幕从四周的涧谷深处不知不觉漫过来,我才用枯叶小心地覆遮住它,然后意犹未尽地荷柴离开了。

⑦第二天我又赶到那里,但翻尽了枯叶,寻遍了周遭所有的石缝,却再也寻不到那一朵花儿了。

⑧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个人也不能两次同一朵花相遇。而只为我一个人绽放的那一朵花在哪儿呢?我思忖,它可能在你于田间踽踽独行的低眉间,也可能在台阶缝隙中一次不经意注视间,甚至在你匆匆忙忙来不及短暂驻足的旅途上。因为,真正的相遇是没有约期的,真正灵与灵的相逢是一种注定的却无法永恒的邂逅。

⑨你寻觅到那朵为你才静静绽开的花朵了吗?

(原文有改动)

【小题1】概括第①段的内容并答出其作用。
【小题2】仔细阅读第⑤段,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那朵小花的?
【小题3】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我远远地拢着手护着它,就像呵护着一只稍不留意就振翅飞走的蝴蝶,就像呵护着一只汪着惊恐的鹿眼,就像呵护着一缕风轻轻一拂就会飘散的弱弱云岫。
【小题4】分析本文结尾第⑨段的妙处。
【小题5】你是如何理解题目“有一些花朵是为你开的”的深刻含义的?

5.对比阅读(共1题)

10.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礼运》

注:①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②与,通“举”,选拔。③分:职分,指职业、职守。④归:女子出嫁。⑤大同:指理想社会。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屋舍俨然    俨然:   ②阡陌交通    交通:
③不独其子   子:   ④货其弃于地也   恶:
【小题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
【小题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6.名著阅读(共1题)

11.
名著阅读。
①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        ,篇名分别是《    》和《    》。
②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2.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 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材料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文化节日内涵”。随后,许多网站在编发这则新闻时都配发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曾经刊发的一篇评论《党员干部不应过洋节》。

阅读上面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    
②近年来,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年青一代的追捧,却越来越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班级将举办“过中华节日,品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8.作文(共1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二三岁,正值花季。在这个懵懂而美丽如花的年龄里,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在这个年龄里,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去拥抱希望……

要求:①请以“在这个美丽的年龄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