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1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了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陈独秀提出“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方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3)材料三中“她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民主革命领导力量的变化。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四个重大事件。说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材料二 在学过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后,初二(3班)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
学生甲:洋务运动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客观上毕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并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学生乙: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要因为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
学生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其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学生丁: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2)你能诊断出四位同学的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吗?请改正过来
(3)经过激烈争论,有的同学突发奇想,认为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就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现代版。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联系今天改革开放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
 

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学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1)材料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判断题(共1题)

4.
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对中共一大的讨论。哪位同学的表述是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小历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农民运动,并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小史说:这次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判断:
理由:

3.选择题(共29题)

5.
1912年,下图取代了下图(右)成为中国的国旗。你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6.
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公元纪年法,孙中山逝世于公元
A.1923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6年
7.
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所采取的步骤是
A.解散国民党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废除《中华民国约法》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上“五月四日”曾发生了
A.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B.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北京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上海工人发起的全国罢工运动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B.他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
以下人物在中国第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B.
C.
D.
11.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12.
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13.
下图是某城市的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应该在
A.厦门
B.虎门
C.上海
D.南京
14.
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天津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A.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B.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6.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就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杨秀清
D.洪仁玕
17.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劝世良言》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治通鉴》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
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19.
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种观点中最恰当的是
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C.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巩固了清政府的根基
20.
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其主要革命活动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创办《新青年》
③发动广州起义
④提出三民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是(   )
A.反清复明B.反清扶洋
C.扶清灭洋D.复明灭洋
22.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23.
近代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攫取在华利益。其中《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赔款的数额
B.割地的面积
C.开放的口岸
D.开设工厂的特权
24.
以下是八年级同学就近代史上的某次战争展开的讨论,你知道他们在说哪一次战争吗?()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两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C.贫苦农民富有王权斗争精神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26.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27.
下面四幅图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体现“自强”口号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28.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C.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9.
学习历史,要注意时间概念。想想看,下列时间属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是()
A.1886年B.1896年
C.1986年D.1996年
30.
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是()
A.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
D.洋务派的中央代表是奕䜣
31.
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32.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新文化运动
33.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  )
A.发动了辛亥革命B.建立了中华民国
C.爆发了五四运动D.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