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致宋哲元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标志着什么?这时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如何?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致宋哲元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标志着什么?这时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如何?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2.
请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国民党一大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在国共两党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2)图二黄埔军校建立初,担任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是谁?
(3)图三北伐战争是由哪个政府发动的?图中人物是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他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他是谁?
(4)图三A、B、C是北伐的主要对象,他们分别是哪三个军阀?

(1)图一国民党一大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在国共两党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2)图二黄埔军校建立初,担任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是谁?
(3)图三北伐战争是由哪个政府发动的?图中人物是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他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他是谁?
(4)图三A、B、C是北伐的主要对象,他们分别是哪三个军阀?
3.
学以致用,探究感悟背景资料:
下面是八年级某班历史老师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出示的材料,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图一是长征途中红军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请说出会议的名称及召开时间。
(2)图一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请最少写出两点。
(3)材料二中哪一句诗描写了图二中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
(4)材料二中“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的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事件?
(5)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那么,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呢?
下面是八年级某班历史老师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出示的材料,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图一是长征途中红军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请说出会议的名称及召开时间。
(2)图一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请最少写出两点。
(3)材料二中哪一句诗描写了图二中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
(4)材料二中“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的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事件?
(5)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那么,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呢?
2.选择题- (共24题)
4.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5.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们的感慨源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北京条约》的签订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8.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C.火烧圆明园 | D.对华倾销商品 |
10.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11.
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16.
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在井冈山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B.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C.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17.
“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的旗面为红地,左上角缀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它与下面的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武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C.南昌起义 |
D.广州起义 |
21.
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
22.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
B.***思想 |
C.邓小平理论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