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0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3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二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2)举一实例说明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你认为他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红火?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

材料三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孙中山先生》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材料四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创举(或事件)
意义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改变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道路
开创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 202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品读***的《长征》,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2)根据诗歌指出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3)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杂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选择题(共25题)

3.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并自嘲是“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技术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4.
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
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历史事实
③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慈禧太后没有责任
④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
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蔡锷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7.
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
时间
留学情况
1871~1889年
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
1896~1911年
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
1912~1927年
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
 
A.都到欧美国家留学
B.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
C.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
D.都由政府公派留学
8.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B.重庆大轰炸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南京大屠杀惨案
9.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10.
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 )
A.清军抗击美军B.林则徐镇守广州
C.左宗棠收复新疆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12.
“1898年,袁世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过,慈禧仅坐过一次就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B.慈禧对汽车的知识了解太少,盲目自大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的时候忽视了中国的实际国情
13.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四个阶段,下列叙述与“猛药重治”有关的是
A.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14.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5.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B.“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D.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16.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C.
D.
18.
林彪意识到:“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举棋不定。”由此判断他是在谋划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9.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0.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21.
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道:“我经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更为高明的军事行动”。指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平津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2.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23.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
24.
从下列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表格中,我们能够获取正确的信息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萌芽
B.民族工业受到封建统治的阻碍
C.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春天
D.民族工业大白了列强在华企业
25.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作者与他的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鲁迅——《愚公移山》
B.徐悲鸿——《骆驼祥子》
C.老舍——《狂人日记》
D.巴金——《家》
26.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长征组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北伐军军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7.
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