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0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5

1.判断题(共10题)

1.
上海从近代开始与外国通商始于《南京条约》的签订。( )
2.
近代最早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俄国。(   )
3.
京师同文馆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期间。( )
4.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
5.
黄埔军校的建立是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的产物。( )
6.
“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说的是红军长征。( )
7.
与国家设立的每年12月13日的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 )
8.
1945年8月,***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
9.
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平津战役。( )
10.
在京张铁路的险要地段设计出“人”字形路轨的工程师是冯如。( )

2.综合题(共4题)

11.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回答: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什么内容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 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定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1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海国图志•序》
(1)“是书”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2)材料一的思想变成材料二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材料二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的是哪一个?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l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
(3)据材料三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有何作用?
材料四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4)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为此,他创办了哪一企业?你认为他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13.
在近代,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既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充满艰难曲折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解释“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上的含义。
(2)有人认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请你对这个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追求目标作一个简要的叙述。
(3)说说近代中国人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曲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成为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自《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摘自《***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中哪两个阶级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3.选择题(共22题)

15.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句话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奉献精神B.盛赞同一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17.
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第一幅的主题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个事件是
A.虎门硝烟B.金田起义C.鸦片战争D.火烧圆明园
18.
《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列强哪一侵略要求?
A.鸦片贸易B.资本输出C.商品输出D.掠夺金银
19.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损害最大的条款是
A.赔偿白银2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工厂
C.开辟内河航运线D.增开通商口岸
20.
下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造成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飞速发展D.使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经济附庸
21.
南京是历史名城,下列各项中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太平天国的都城 ②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  
③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2.
老师让同学们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小明写出了下面四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3.
在广东中山市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城市大道名为“中山大道”。还有“民主路”“民权路”“民生路”,这些街道的命名都和下面哪个人物有关?
A.孙中山B.黄兴C.宋教仁D.黎元洪
24.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
25.
小明在书上看到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跑去问老师:“鞑虏”指的是谁?老师告诉他这里“鞑虏”是指
A.西方列强B.满族人民C.满清贵族D.少数民族
26.
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
A.发动南昌起义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7.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次会议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28.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
A.遵义B.吴起镇C.会宁D.瑞金
29.
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血战卢沟桥D.嫩江桥之战
3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主要是因为
A.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B.它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C.它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D.它打击了亲日派的嚣张气焰
31.
解放战争时期,***曾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与这一诗句有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3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4.
魏源与严复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中,相同的是
①都主张爱国、救国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④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不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时“肩负着舆论宣传”重任的传媒是
A.《民报》B.《申报》C.《时务报》D.《青年杂志》
36.
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状元创办的企业是
A.汉阳铁厂B.江南制造总局C.大生纱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