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材料四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年份 | 粮食(百万吨) | 棉花(百万吨) | 煤(亿吨) | 钢(百万吨) |
1952年 | 163.42 | 1.3 | 0.66 | 1.35 |
1957年 | 195.05 | 1.64 | 1.31 | 5.31 |
(3)材料三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材料四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材料解析题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二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材料二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2)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4)材料四中的这位“老人”是谁?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 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 18% | 4.1% | 2.8% |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 5年 | 24年 | 15年 |
(1)材料一中表格体现了哪国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此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哪一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该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什么?
材料二:它于1953年7月动工兴建,1956年7月15日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2)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工厂?请再写出与它同一时期东北的工业成就两例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2.选择题- (共18题)
4.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经历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走向繁荣富强的过程,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
A.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了基础 |
B.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
C.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 |
D.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5.
如果要拍摄一部新中国成立后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的影片,以下最合适的素材是( )
A.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
B.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
C.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
D.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
7.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标志“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重大事件(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B.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
C.省批经济特区的建立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0.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A.新中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11.
中共八大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期间,具有盲目冒进色彩的是:
①三大改造
②提出“调整、整顿、改革、提高”八字方针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三大改造
②提出“调整、整顿、改革、提高”八字方针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13.
“他的一抹身影,要向硝烟滚滚的沙漠戈壁讨要。他的一丝芳魂,已在热浪腾腾的研发基地消散。风流人物,今朝难再。两弹元勋,万古可存!”历史课堂上这位同学的致辞是献给下列哪位科学家的
A.邓稼先 |
B.袁隆平 |
C.钱学森 |
D.侯德榜 |
16.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1949年12月,***受邀访问苏联,苏联人安排了***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他对身边的陪同者说到:“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
C.人民公社化时期 | D.“一五”计划时期 |
17.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开国大典 |
1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