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
B.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C.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A.这是爸爸从上海买来送给我作生日礼物的一本精装版《傅雷家书》。 |
B.看到他在学校春运会上意外夺得一百米冠军,使得全班同学顿时一片欢腾。 |
C.本学期,需要我们重点感悟、阅读、理解的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D.能为你开启美妙哲学之旅的《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陶渊明) |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小石潭记》)柳宗元)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核舟记》魏学洢) |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北冥有鱼》)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
C.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韩愈) |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材料一)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为陕西省和山西省共有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不断后退,瀑布跌水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上游退移,龙槽也以同样的速度向上游延伸,瀑布下的深潭便延伸成“十里龙槽”。
(材料二)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节选)
【小题1】上面两则材料都写壶口瀑布,但写作的目的不同。请简要概括各自的写作目的。【小题2】写作目的不同,各自所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材料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材料二则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抒情和 。
【小题3】写作目的不同,写作方法也有差异。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在材料一中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
(2)材料二中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了“脚下的石”?
【小题4】材料一说明性的语言要求准确,材料二的语言有何特点?请试着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名著阅读- (共1题)
(片段一)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节选
(片段二)“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chàng wǎng。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吴伯萧《灯笼》节选
【小题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纠葛__________ chàng wǎng__________
【小题2】你从节选的内容中读出了哪些民间风俗?
片段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些民间习俗各体现了当地怎样的风尚?节选内容寄予了作者各自怎样的情感?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5.命题作文- (共1题)
题目一:请以“这里的景象一时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
题目二:请你以“和”为话题,写篇不少于 600 字的演讲稿,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八年级的演讲赛。
6.- (共1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小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
(2)男有分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独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
子: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小题4】现实生活充满了缺失和苦难,才使得人们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请从下面备选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说说在《大道之行也》中描绘了怎样相对应的理想图景。
备选作品:《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