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01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7

1.判断题(共1题)

1.
请判断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840年,林则徐开展的虎门销烟是后来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
改正:      
(2)《南京条约》中割台湾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 )
改正: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损坏了人类的文明结晶。 ( )
改正:       
(4)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以洪秀全所领导的金田起义为开始。 ( )
改正:      
(5)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 )
改正:    

2.综合题(共3题)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3.
同学们在学习完了1840年到1912年的历史后,绘制出了中国近代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1)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2)请将下列内容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民报B.江南制造总局C.新青年(青年杂志)D.康有为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  _  ______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
(3)“师夷长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这种思想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萌发的?
(4)请问后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分别写出代表人物是谁?
(5)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6)有人认为:历史上每一次思想的形成都会引起重大的社会变革。想一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为什么屡遭失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林等人。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⑴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外争国权”在当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⑵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的思想条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⑶90多年来“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3.选择题(共16题)

5.
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第一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6.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2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7.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雅克萨之战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8.
19 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说道: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在《南京条约》内容中,能反映英国实现这种愿望的条款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B.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0.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轮船招商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设立京师大学堂
12.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13.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14.
王莉同学在南京旅游,看到南京市新街口广场上矗立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导游告诉她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历史贡献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    )
A.西方列强B.满清政府C.少数民族D.北洋军阀
16.
新文化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 )
A.尊孔复古的逆流B.资产阶级的统治
C.文言文的表达形式D.封建迷信思想
17.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8.
中共中央******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 武昌起义   ② 黄埔军校创办   ③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是(    )
①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④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