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0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6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材料三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⑶材料三体现了谁的思想?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2.
2014年是伟大领袖***主席诞辰121周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伟人风采】

(1)图一是长征时的***,他写下大气磅礴的《长征》,请答出红军长征的原因。
(2)图二是***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留下的“挥手之间”。有人说,1945年8月***敢冒风险到重庆,是一身系天下安危。请分析***等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伟人情怀】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材料中***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4)试分析党中央***指挥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共22题)

3.
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第一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4.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5.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图中的历史人物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马尾战役B.平壤战役C.威海卫战役D.黄海战役
6.
爷爷把他收藏的拍摄于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就看出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
A.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B.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C.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D.东交民巷居住着许多北京居民
7.
小明在爷爷的自传里看到爷爷早年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但由于字迹模糊,无法看到这个政党的名称,你觉得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
A.兴中会B.光复会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8.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民报》D.《新青年》
9.
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的是
A.叶挺独立团B.国民革命军C.黄埔学生军D.中国工农红军
10.
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A. 南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三湾改编
11.
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12.
200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13.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市
B.签订《南京条约》
C.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D.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14.
假如你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大”B.日本投降C.重庆谈判D.三大战役
15.
《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
A.南京B.北平C.沈阳D.天津
16.
在中华民族艰难岁月里,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的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请你判断这首战歌是(  )
A.《大路歌》B.《黄河大合唱》C.《开路先锋》D.《义勇军进行曲》
17.
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一大”召开
18.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增强和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以及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
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
A.延安B.大别山地区
C.南京D.沂蒙山地区
20.
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你知道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吗?( )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1.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的司令官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永恒纪念,载入史册。此人应是(  )
A.朱德B.彭德怀C.蒋介石D.李宗仁
22.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A.康有为B.鲁迅C.陈独秀D.张謇
23.
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24.

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