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找出错误并改正)
(1)太平天国运动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包括“民主、民权、民生”在内的三民主义。
(3)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4)枣宜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太平天国运动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包括“民主、民权、民生”在内的三民主义。
(3)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4)枣宜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综合题- (共3题)
2.
不同的船只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捍卫图1鸦片走私船的贸易,哪国最初于何时发动了侵华战争?
(2)图2中铁甲舰所在舰队在哪次战争中全军覆没?
(3)图3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情景?图中所示战役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以上三幅图片中的船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怎样的发展历程?

(1)为捍卫图1鸦片走私船的贸易,哪国最初于何时发动了侵华战争?
(2)图2中铁甲舰所在舰队在哪次战争中全军覆没?
(3)图3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情景?图中所示战役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以上三幅图片中的船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怎样的发展历程?
3.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中“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
——节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的主张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有了怎样的进步?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3)图中的人物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那一历史事件?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5)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中“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
——节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的主张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有了怎样的进步?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3)图中的人物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那一历史事件?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5)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4.
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参加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号召“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由其执笔的《“觉悟”的宣言》声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
(1)根据材料概括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遭遇敌人封堵,转战湘南,损失严重。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率领下到达井冈山,与***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
(2)材料二所示中共领导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各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参加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号召“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由其执笔的《“觉悟”的宣言》声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
(1)根据材料概括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遭遇敌人封堵,转战湘南,损失严重。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率领下到达井冈山,与***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
(2)材料二所示中共领导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各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3.选择题- (共20题)
5.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北伐战争 |
6.
图是反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期的《时局图》,该图中老鹰代表的国家,及它在该时期提出的政策分别是


A.英国、以华治华政策 |
B.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
C.英国、门户开放政策 |
D.国、以华治华政策 |
7.
据《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统计,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达5433.5万元,到1913年猛增至12.37亿元;在中外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也由60.7%增至80.3%。外国在华资本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
B.《马关条约》签订 |
C.《辛丑条约》签订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8.
我国当代一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日本打开中国大门 |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
C.洋务运动破产 |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9.
有人比喻中国现在的版图犹如一只“雄鸡”,其“头与尾”的变化应追溯到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 |
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前后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割占了中国沿海岛屿 |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大片领土沦丧 |
14.
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止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A.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
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 |
C.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
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
15.
孙中山先生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立了兴中会
②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③提出了三民主义
④创办了黄埔军校
⑤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①成立了兴中会
②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③提出了三民主义
④创办了黄埔军校
⑤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1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新道德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18.
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A.瑞金—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
B.瑞金—金沙江—遵义—吴起镇 |
C.瑞金—遵义—吴起镇—金沙江 |
D.瑞金—吴起镇—金沙江—遵义 |
19.
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出兵满洲干涉中国内战!督促全国反奉军队速灭张作霖、李景林、张宗昌的势力,并驱逐日本在满洲所有武力!”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
A.甲午战争时期 |
B.五四运动时期 |
C.国民革命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21.
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图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2.
电影《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占领叫失败,有一种退却叫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一种退却叫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C.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
D.华东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
23.
如图所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的主要影响是


A.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
B.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保障解放战争胜利 |
D.发展农业生产,联合农民建设社会主义 |
4.填空题- (共3题)
25.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留下足迹,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________。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
(3)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他”是指________。
(4)“做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________撰写的挽联。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________。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
(3)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他”是指________。
(4)“做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________撰写的挽联。
26.
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__。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