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9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7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轮船招商局
(1)指出材料图示反映的近代化运动的名称。
(2)小历同学认为,以上材料图示企业都属于民用企业。他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画于1846年)
材料二 

《南京条约》原件及其部分内页
材料三 对于《南京条约》,以道光皇常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称之为“万年和约”:一方面天真地以为签了条约就太平无事了,一方面希望条约保持万年不变。

——摘编自舒健《晓晴军事变革的历史思考》

材料四 天朝原本金瓯无缺,突然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共毛夷妇(维多利亚女王)居然与我们大皇帝(道光皇帝)并列,加上其他条约,那多年后该怎么收场呢?

——编译自清代大臣李星沅关于《南京条约》的日记

(1)根据材料一,写出签订该条约的双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条约规定的清政府“给予”英国的地方。这一规定给中国带米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时清朝统治者普遍存在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4)以上材料包括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请你加以区分(用材料序号作答)。就研究《南京条约》而言,以上材料中哪一则利用价值最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情况统计
地区
上海
北京
长沙
武汉
济南
广州
旅日
代表人数
2人
2人
2人
2人
2人
2人
1人
平均年龄
28岁
 

——摘编自黄修荣、黄黎《中国共产党的创过史》

材料二  1927年10月,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会师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诞生。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式装共约10万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两条有关中共一大代表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革命实践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示战役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一个历史结论。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后,全国出现了剪辫子的风潮。当时,广州一天剪辫者有20多万,城里的理发店从早晨到晚上,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无论老弱少壮、士农工商,都争相剪辫。在上海的街头小巷,还出现了许多义务剪辫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很多市民都以剪辫来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还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根据材料,指出领导辛亥革命的伟人。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选择题(共24题)

5.
下表所示作品内容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作者
作品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A.近代化探索
B.新时代曙光
C.科教兴国
D.抗日救亡
6.
下图所示报纸报道的事件发生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7.
有歌词写道“休说那旧时恩怨,且携手共赴明天,毕竟是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毕竟是同一个中华,一个祖先。”下列内容能体现以上歌词涵义的是
A.维新变法,思想启蒙
B.北伐战争,推翻军阀
C.南昌起义,军旗升起
D.西安事变,合作抗日
8.
“台儿庄的中国守军顽强抵抗,组织敢死队,进行殊死反击。”“(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将士们誓与长沙共存亡,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最终全团仅剩58人”这表明
A.中国军队英勇抗敌
B.敌后民众积极抗战
C.国民政府妥协退让
D.日本军队节节溃败
9.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此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0.
1945年4月,美、英、苏、中四国共商建立联合国。10月,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可以反映出抗日战争
A.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11.
下图所示的是有关解放战争时期的年代尺。其中①处应填上
A.重庆谈判
B.内战爆发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
A.武夷山
B.夹金山
C.大别山
D.井冈山
13.
1948年12月,海伦县姚家屯隋海山一家获得政府分给的土地37.1亩。这主要得益于
A.《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C.“双十协定”的签署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14.
“今天在这里开设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材料叙述的是黄埔军校创办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5.
梁启超的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新民说》《变法通议》等。由此可见,他当属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6.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以上揭帖出现的背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于
A.法制
B.器物
C.实业
D.外交
18.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的实施
A.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B.改变了晚清中国外交机构的地位
C.加剧了广大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D.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9.
在1905年的上海,人们的所见所闻可能有
①看到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的告示
②遇到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③见到报童在街上售卖《青年杂志》
④听到淞沪会战爆发的消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
下图所示的是《申报》中的部分广告。由此推断,该报具有
A.政治性
B.商业性
C.娱乐性
D.革命性
21.
下图所示银币钱造于公元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22.
我国第一首白话文诗歌《朗蝶》创作了
A.戊戌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3.
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运动爆发于北京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青年学生是先锋
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
24.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描述的是
A.黄海海战
B.廊坊狙击战
C.天津保卫战
D.威海卫战役
25.
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当众销毁从英、美鸦片贩子手中收缴的大批鸦片。这爱国义举发生于
A.广州虎门
B.北平宛平
C.沈阳柳条湖
D.南京下关
26.
“旨准颁行”下图所示纲领性文件的运动的领导人是
A.康有为
B.洪秀全
C.陈独秀
D.洪仁玕
27.
造成下图所示大水法残迹的历史事件是
A.平壤战役
B.戊戌政变
C.火烧圆明园
D.黄花岗起义
28.
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俄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