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轮船招商局
(1)指出材料图示反映的近代化运动的名称。
(2)小历同学认为,以上材料图示企业都属于民用企业。他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轮船招商局
(1)指出材料图示反映的近代化运动的名称。
(2)小历同学认为,以上材料图示企业都属于民用企业。他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画于1846年)
材料二

《南京条约》原件及其部分内页
材料三 对于《南京条约》,以道光皇常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称之为“万年和约”:一方面天真地以为签了条约就太平无事了,一方面希望条约保持万年不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条约规定的清政府“给予”英国的地方。这一规定给中国带米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时清朝统治者普遍存在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4)以上材料包括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请你加以区分(用材料序号作答)。就研究《南京条约》而言,以上材料中哪一则利用价值最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画于1846年)
材料二

《南京条约》原件及其部分内页
材料三 对于《南京条约》,以道光皇常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称之为“万年和约”:一方面天真地以为签了条约就太平无事了,一方面希望条约保持万年不变。
——摘编自舒健《晓晴军事变革的历史思考》
材料四 天朝原本金瓯无缺,突然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共毛夷妇(维多利亚女王)居然与我们大皇帝(道光皇帝)并列,加上其他条约,那多年后该怎么收场呢?——编译自清代大臣李星沅关于《南京条约》的日记
(1)根据材料一,写出签订该条约的双方。(2)根据材料二,指出条约规定的清政府“给予”英国的地方。这一规定给中国带米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时清朝统治者普遍存在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4)以上材料包括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请你加以区分(用材料序号作答)。就研究《南京条约》而言,以上材料中哪一则利用价值最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情况统计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两条有关中共一大代表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革命实践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示战役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一个历史结论。
材料一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情况统计
地区 | 上海 | 北京 | 长沙 | 武汉 | 济南 | 广州 | 旅日 |
代表人数 | 2人 | 2人 | 2人 | 2人 | 2人 | 2人 | 1人 |
平均年龄 | 28岁 |
——摘编自黄修荣、黄黎《中国共产党的创过史》
材料二 1927年10月,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会师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诞生。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式装共约10万人。——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两条有关中共一大代表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革命实践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示战役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一个历史结论。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后,全国出现了剪辫子的风潮。当时,广州一天剪辫者有20多万,城里的理发店从早晨到晚上,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无论老弱少壮、士农工商,都争相剪辫。在上海的街头小巷,还出现了许多义务剪辫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很多市民都以剪辫来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还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 辛亥革命后,全国出现了剪辫子的风潮。当时,广州一天剪辫者有20多万,城里的理发店从早晨到晚上,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无论老弱少壮、士农工商,都争相剪辫。在上海的街头小巷,还出现了许多义务剪辫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很多市民都以剪辫来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还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根据材料,指出领导辛亥革命的伟人。(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选择题- (共24题)
7.
有歌词写道“休说那旧时恩怨,且携手共赴明天,毕竟是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毕竟是同一个中华,一个祖先。”下列内容能体现以上歌词涵义的是
A.维新变法,思想启蒙 |
B.北伐战争,推翻军阀 |
C.南昌起义,军旗升起 |
D.西安事变,合作抗日 |
8.
“台儿庄的中国守军顽强抵抗,组织敢死队,进行殊死反击。”“(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将士们誓与长沙共存亡,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最终全团仅剩58人”这表明
A.中国军队英勇抗敌 |
B.敌后民众积极抗战 |
C.国民政府妥协退让 |
D.日本军队节节溃败 |
9.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此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中共三大 |
D.中共七大 |
10.
1945年4月,美、英、苏、中四国共商建立联合国。10月,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可以反映出抗日战争
A.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
13.
1948年12月,海伦县姚家屯隋海山一家获得政府分给的土地37.1亩。这主要得益于
A.《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C.“双十协定”的签署 |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
18.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的实施
A.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
B.改变了晚清中国外交机构的地位 |
C.加剧了广大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
D.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19.
在1905年的上海,人们的所见所闻可能有
①看到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的告示
②遇到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③见到报童在街上售卖《青年杂志》
④听到淞沪会战爆发的消息
①看到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的告示
②遇到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③见到报童在街上售卖《青年杂志》
④听到淞沪会战爆发的消息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4.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描述的是
A.黄海海战 |
B.廊坊狙击战 |
C.天津保卫战 |
D.威海卫战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