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1题)
1.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1839年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3)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
(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
(5)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1839年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3)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
(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
(5)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综合题- (共2题)
2.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皇帝在致美国总统的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1)材料一中的“两场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划定北京哪一地区为使馆界?这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从两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王树增在《1901》一书中评论某个条约时指出:最要害的条款,是外国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军和中国将要支付的巨额赔款。(1)材料一中的“两场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划定北京哪一地区为使馆界?这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从两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材料二中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的条款?它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说说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剑桥中国晚清史》
(1)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2)材料二中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的条款?它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说说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作用。
3.选择题- (共24题)
7.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包括
①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②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③都有巨额赔款
④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①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②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③都有巨额赔款
④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0.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 | B.永安 | C.南京 | D.安庆 |
11.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4.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图中的历史人物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马尾战役 | B.平壤战役 | C.威海卫战役 | D.黄海战役 |
16.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东交民巷时,全世界都读懂了这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胜利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瑷珲条约》 |
17.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手机应用软件的职能水平不断提升,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互动性体验。但有的商家利用网上虚假交易“刷”信誉,通过正规软件中的内置插件强行进行广告推送。面对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问题,需要( )
22.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公车上书 |
23.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