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成为历史的转折点。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在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陈化成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新文化运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在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陈化成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新文化运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综合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在其心目中,迟早是要实行独裁统治的。袁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推行媚外外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代理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材料二 1919年4月底,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已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洪流中的先锋。这是我们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压制的政治活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性质是什么?
(3)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在其心目中,迟早是要实行独裁统治的。袁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推行媚外外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代理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材料二 1919年4月底,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已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洪流中的先锋。这是我们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压制的政治活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性质是什么?
(3)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3.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中国梦。某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中华民族,追梦之路”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近代梦碎)
明清鼎盛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但清朝时期的农耕文明已经无法和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并陷入危机。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列强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1)根据材料,列举1856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名称。(请按时间顺序列举)
(艰难追梦)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2)为了实现有“西方新型工业”“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分别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追梦感悟)
(3)中国梦,就是中华儿女的强国梦。请你谈谈作为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中国梦。
(近代梦碎)
明清鼎盛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但清朝时期的农耕文明已经无法和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并陷入危机。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列强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1)根据材料,列举1856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名称。(请按时间顺序列举)
(艰难追梦)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2)为了实现有“西方新型工业”“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分别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追梦感悟)
(3)中国梦,就是中华儿女的强国梦。请你谈谈作为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中国梦。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材料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厄运。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宣传变法思想;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此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探索近代化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材料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厄运。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宣传变法思想;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此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探索近代化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3.选择题- (共14题)
5.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 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两国是此次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
C | 义和团运动兴起 |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 |
D | 辛亥革命的爆发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A.A |
B.B |
C.C |
D.D |
6.
《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资料》记载:“南与南不合,北与北不合,南北又复不合。”对这个状况最好的解释是
A.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
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
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7.
下面方框内容节选自某一著作。据此判断,它叙述的史实
1923年2月4日爆发了……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但……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血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1923年2月4日爆发了……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但……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血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A.推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B.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D.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
8.
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妥协行为不满 |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英国的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9.
如图是1901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寓意是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0.
曾国藩指出:“筹议中外会办防剿,经江浙绅士呈由前抚臣薛焕奏奉上谕,江浙绅士请借英法官兵剿贼。”这表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领导集团无法保持长期的团结 |
C.清政府的力量太强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11.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13.
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统计: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一词几乎不用了。史料中出现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说明
A.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 |
B.清政府对外部世界认识有进步 |
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4.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上述诗歌说明胡适主张
A.宣扬民主科学 |
B.抨击封建礼教 |
C.提倡文学革命 |
D.追求男女平等 |
15.
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对中国外交部次长曹汝霖表示:“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蔽国必赞成。”日本的这一表态主要目的是
A.帮助宣统复辟清朝 |
B.反对中国的革命 |
C.希望中国动乱 |
D.便利日本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 |
17.
不同时期的热门词汇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事物。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大报刊上的是( )
A.火烧圆明园、轮船招商局、拜上帝会 |
B.中华民国、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护国战争 |
D.变法图强、中国共产党、兴中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