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因此,中国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才怪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题,极大地震撼了国人。广大青年学生壮怀激昂,奔走呼号;工人阶级首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大中城市商人罢市;一些官员对学生的同情与声援;社会知识精英和大量知识分子,许多地区农民、广大女学生积极参加。
——摘编自李东明《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起来了。
——摘编自李华兴、杨宏雨《卢沟桥事变:历史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指出标志中国民族群体觉醒的历史事件及引发这次群体意义觉醒的原因。(2)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中国的民族觉醒群体变化的特点。
(3)举一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国人民不分党派抗日救国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民族觉醒三阶段的相似之处。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内部内战并没有停止,共产党仍然处在被围剿的地位。但在长征刚到达陕北的时候,共产党就做出了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决议……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共产党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编自《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摘编自钟抗《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
材料三 1940年夏,英国在远东对日本已无还手之力,美国由于介入欧洲,对华援助几乎完全停止,蒋介石在日本军事政治双管齐下的压力下,彷徨于十字路口。就在这危机万分之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根据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于1940年8月在华北敌后战场发动百团大战,历时二个半月,歼灭敌人四万余,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上的压力,打乱了日军南进的战略部署,在战略上增强了英美在远东对抗日本的地位。
——摘编自姜锡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面对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反应。(2)据材料二,指出表中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变化趋势,并指出1938年后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
(3)据材料三,指出百团大战的作用。
(4)据三则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在孙中山的引导下,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革命主张,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如章太炎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必须实行民主革命;邹容发表了《革命军》,主张革命,阐述革命的正义性与现代性;陈天华发表了《警世钟》《猛回头》,唤醒了无数尚在睡梦中的中国人,***少年时代也曾受过这两本书的影响。经过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广泛宣传与革命实践活动,因人普遍认识到:清政府已成了“洋人的朝廷”,救中国必须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既是孙中山带领无数革命志士发动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流血牺牲换来的,也是无数革命思想家长期宣传革命、动员群众用武装推翻清王朝的结果。
——肖飞《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觉醒的界碑》
(1)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选择题- (共29题)
A.《生活》 | B.《东方杂志》 | C.《新青年》 | D.《申报》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B.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
C.八国联军屠杀劫掠 | D.日本实施报复性“扫荡”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A.促成国民革命军创建 |
B.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
C.敌后战场军事力量发展迅速 |
D.表达和平民主建国的诚意 |
A.确定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
C.开始确立***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D.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