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89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上图,指出在上海创办的企业名称。
(2)小历认为上图反映了洋务派谋求政治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他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因此,中国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才怪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题,极大地震撼了国人。广大青年学生壮怀激昂,奔走呼号;工人阶级首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大中城市商人罢市;一些官员对学生的同情与声援;社会知识精英和大量知识分子,许多地区农民、广大女学生积极参加。

——摘编自李东明《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起来了。

——摘编自李华兴、杨宏雨《卢沟桥事变:历史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指出标志中国民族群体觉醒的历史事件及引发这次群体意义觉醒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中国的民族觉醒群体变化的特点。
(3)举一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国人民不分党派抗日救国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民族觉醒三阶段的相似之处。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内部内战并没有停止,共产党仍然处在被围剿的地位。但在长征刚到达陕北的时候,共产党就做出了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决议……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共产党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编自《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摘编自钟抗《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

材料三  1940年夏,英国在远东对日本已无还手之力,美国由于介入欧洲,对华援助几乎完全停止,蒋介石在日本军事政治双管齐下的压力下,彷徨于十字路口。就在这危机万分之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根据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于1940年8月在华北敌后战场发动百团大战,历时二个半月,歼灭敌人四万余,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上的压力,打乱了日军南进的战略部署,在战略上增强了英美在远东对抗日本的地位。

——摘编自姜锡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面对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反应。
(2)据材料二,指出表中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变化趋势,并指出1938年后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
(3)据材料三,指出百团大战的作用。
(4)据三则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
材料论述

在孙中山的引导下,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革命主张,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如章太炎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必须实行民主革命;邹容发表了《革命军》,主张革命,阐述革命的正义性与现代性;陈天华发表了《警世钟》《猛回头》,唤醒了无数尚在睡梦中的中国人,***少年时代也曾受过这两本书的影响。经过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广泛宣传与革命实践活动,因人普遍认识到:清政府已成了“洋人的朝廷”,救中国必须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既是孙中山带领无数革命志士发动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流血牺牲换来的,也是无数革命思想家长期宣传革命、动员群众用武装推翻清王朝的结果。

——肖飞《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觉醒的界碑》

(1)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选择题(共29题)

5.
抗战期间,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其中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战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万家岭大捷D.百团大战
6.
在抗战胜利前夜召开,迎接抗战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7.
下图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一幕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8.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摧毁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攻占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以上描述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9.
戊戌变法期间开设的高等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B.福州船政学堂
C.北洋西学堂D.京师大学堂
10.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B.批判封建礼教
C.宣传抗日救亡D.追求民主科学
11.
下图所示,1915-1918年申新一厂年收益逐年增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新式交通工具推动B.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帝国主义国家给予了经济援助
12.
1915年,一本杂志(后改名)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这本杂志的创办标志着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改名后的杂志名称是
A.《生活》B.《东方杂志》C.《新青年》D.《申报》
13.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了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4.
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了伟大力量,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探索的开始
C.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创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彷徨无助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一面寻找未来方向的镜子,这里的“镜子”是指
A.维新变法B.三民主义C.民主与科学D.马克思主义
16.
这次大会通过的纲领,第一条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7.
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
A.
B.
C.
D.
18.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诞生了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19.
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天京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0.
近代中国政局动荡,下列对近代中国政权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
②南京国民政府
③南京临时政府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21.
1842年某官员上奏:“赔款二千余万两是岁币之输也,开五口是割地请和也……忠义之士闻之,谁不愤恨?”与材料中官员上奏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2.
“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壁残垣和不绝于书的愤怒。”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C.八国联军屠杀劫掠D.日本实施报复性“扫荡”
23.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处应填写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4.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给日本的领土是
A.香港岛
B.北方大片领土
C.九龙司地方—区
D.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5.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A.背景B.目的C.性质D.影响
26.
19世纪20世纪之交,由西方对华侵略行为逼出来,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行为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武昌起义D.五四运动
27.
下图“救国捐款券”发行于
A.1912年B.1920年C.1932年D.1931年
28.
辛亥革命后称谓上以“先生”“君”取代“大人”“老爷”,这表明辛亥革命后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封建制度已经结束
C.社会习俗有了新变化D.摒弃崇洋逐新观念
29.
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0.
下图所示雕塑为纪念1839年林则徐销毁大量鸦片而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雕塑最有可能位于
A.上海B.厦门C.宁波D.虎门
31.
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表示愿意接受国民军事委员会之调配,待命出动,担任抗日之责。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促成国民革命军创建
B.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C.敌后战场军事力量发展迅速
D.表达和平民主建国的诚意
32.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确定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C.开始确立***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3.
重庆谈判的结果直接关系到(  )
A.国共两党能否合作北伐B.国共能否联合抗日
C.中国能否避免内战D.解放军是否渡江作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