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 参战舰数 | 装甲情况 | 总排水量(吨) | 平均航速(海里/时) | 鱼雷发射管数 | 火炮总数 | 鱼雷艇数 |
中国 | 12 | 12 | 34466 | 15.34 | 27 | 195 | 2 |
日本 | 12 | 12 | 40840 | 46.33 | 36 | 268 | 0 |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颗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特点。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3)列举一例辛亥革命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试举出两例说明?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颗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特点。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3)列举一例辛亥革命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试举出两例说明?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2.选择题- (共14题)
5.
读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轻、重工业发展状况表,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刚好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②中华民国已经建立
③轻工业的增长幅度比重工业大
④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诞生
种类 年份 | 轻工业(千元) | 重工业(千元) |
1913年 | 60000 | 30000 |
1919年 | 150000 | 40000 |
①刚好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②中华民国已经建立
③轻工业的增长幅度比重工业大
④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诞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7.
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伏击前来换约的人马,把对方打的人仰马翻,当英法派员前来谈判时,又活捉对方三十九人,并虐杀俘虏二十名,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材料中的“报复”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势力 | B.指的是剿杀义和团 |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D.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 |
8.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 《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
B. 《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C. 《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D.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A. 《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
B. 《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C. 《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D.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0.
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
A. 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B. 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C. 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
A. 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B. 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C. 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
12.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
13.
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座山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下列对其判断正确确的是
①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道路的起点
②在这里打喇了武装及杭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⑤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①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道路的起点
②在这里打喇了武装及杭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⑤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A.①③⑤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14.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
16.
下图是《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下列与西安事变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动者是张学良、 杨虎城 |
B.该报纸报道的消息发生于民国二十五年 |
C.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