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长泰县一中、华安县一中初二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85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15

1.判断题(共1题)

1.
辨析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在中国取得了空前的侵略权益,清政府拆毁了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投资设厂、开矿筑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迫使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综合题(共4题)

2.
综合题
【痛忆屈辱历史】
(1)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与英、法相比,俄国侵华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2)指出列强相互勾结侵华的两个例子。
(3)19世纪中期,清政府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追寻英雄足迹】
(4)面对外国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列举在反对外敌入侵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组织和视死如归抗击侵略者的清朝爱国将领的例子各一个。
(5)在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进行不屈的抗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
【深刻反思过去】
(6)面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从上述思考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
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C.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你认为第一要务是哪一点?请论述你的观点。
5.
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1)请回答出与图一至图四相对应的一个历史事件。
(2)请简述与图三人物相关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进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3.选择题(共17题)

6.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7.
(题文)小风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A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C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D.D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8.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 )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9.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10.
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1.

“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这句诗的寓意是( )

12.
在慈溪被太平军击毙的侵略军头目是
A.义律
B.华尔
C.瓦德西
D.李鸿章
13.
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这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4.
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A.军事技术B.科技教育C.机器生产D.议会制度
15.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
16.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在京应考的读书人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的序幕。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中体西用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18.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19.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共进会
D.同盟会
20.
下列报刊由陈独秀创办的是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民报》
D.《中外纪闻》
21.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2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