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这场“谈判”相关的战争是什么?中日双方谈判的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
2.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但大多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2)“南昌打响第一枪”指什么事件?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3)“朱毛合”“建四军”分别指什么?
(4)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5)材料三中“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但大多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2)“南昌打响第一枪”指什么事件?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3)“朱毛合”“建四军”分别指什么?
(4)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5)材料三中“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2.选择题- (共15题)
4.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由此( )
A.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 B.孙中山建立了黄埔军校 |
C.孙中山进行了北伐战争 | D.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 |
5.
***《论持久战》发表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才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
B.***运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理论上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
C.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
D.鼓舞和坚定了抗日人民必胜的信心 |
6.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 )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7.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丁:长征胜利后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A. 乙、丁 B. 甲、丙 C. 乙、丙 D. 丙、丁
甲: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丁:长征胜利后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A. 乙、丁 B. 甲、丙 C. 乙、丙 D. 丙、丁
8.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9.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 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C. 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 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 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C. 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 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0.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1.
1937年9月的一天,自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方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局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 |
B.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
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
12.
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军队积极抵御,与日军血战近20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A.百团大战 |
B.台儿庄战役 |
C.枣宜会战 |
D.长沙会战 |
13.
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南昌起义 | B.遵义会议 | C.西安事变 | D.万隆会议 |
14.
***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
16.
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
A. 杨靖宇 B. 佟麟阁 C. 赵登禹 D. 张自忠
A. 杨靖宇 B. 佟麟阁 C. 赵登禹 D. 张自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