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及以后,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以下表述:正确反映以上信息的,在括号内打“A”;错误反映以上信息的,在括号内打“B”;以上信息中未涉及的,在括号内打“C”。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世纪中期。
(2)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赢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4)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世纪中期。
(2)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赢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4)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2.综合题- (共5题)
2.
(1)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中方框内填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2)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增开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鸦片战争相比,增开的通商口岸从地理分布上看有何变化?
(2)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增开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鸦片战争相比,增开的通商口岸从地理分布上看有何变化?

3.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4.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响起,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内,先后15个省市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清朝统治在革命烈火中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这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推翻封建统治,不设君主立宪、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材料四 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1)历史学习包含了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属于哪一类?
(2)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贡献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材料四 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1)历史学习包含了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属于哪一类?
(2)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贡献
5.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材料二

(2)图3至图6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来说明为什么是近代化的探索?
(3)根据以下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

(1)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材料二

(2)图3至图6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来说明为什么是近代化的探索?
(3)根据以下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6.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1)材料一、二、三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这些政治派别分别领导了近代中国的哪些运动?
(2)材料二、三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1)材料一、二、三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这些政治派别分别领导了近代中国的哪些运动?
(2)材料二、三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3.选择题- (共16题)
7.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
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11.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关上述材料的相关文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材料内容出自《天朝田亩制度》 |
B.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运动性质 |
C.材料反映的方案在太平天国时期推广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D.该文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15.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
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
16.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
A.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1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 B.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 |
C.《定国是诏》颁布﹣﹣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18.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危机加深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C.西方民主思想传播 |
D.民主共和观念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
20.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
21.
“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上述数据说明了辛亥革命(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结束了封建帝制 |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2.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