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初二上期中历史卷(1)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8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9

1.综合题(共2题)

1.
宏观的角度来探究过去,即从长时段和跨学科两方面的视角来探究历史,远距离、大范围观察才能认清历史大脉络。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2)材料二提到的“自强运动”中,创办规模最大的军事工厂是?
(3)材料三中的“革命成功”历史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5)根据材料五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6)以上几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2.选择题(共22题)

3.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清政府的腐败B.列强发动侵略战争
C.鸦片输入D.虎门销烟
5.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以上条款摘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6.
“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近代史上,最早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及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俄国B.英国法国
C.英国美国D.法国俄国
8.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
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不大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9.以下电子排布式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是(   )
10.
近代名臣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据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伊犁将军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D.平定准噶尔叛乱
11.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2.
《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是“洋人朝廷”的是 ( )
A.拆毁大沽炮台
B.赔款4.5亿两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5.
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衙门B.福州船政局C.京师同文馆D.京师大学堂
16.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
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17.
下列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汉阳铁厂
18.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是戊戌变法哪一政策的结果( )
A.改革机构,开放言论B.兴办企业,奖励发明
C.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D.更新装备,训练新军
19.
1911年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 )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公子
20.
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
A.创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金田起义D.成立中华民国
21.
当我们流利阅读着报刊杂志时,应该感谢那些最早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改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的先驱,他们是(  )
A.李鸿章等洋务派B.胡适等知识分子
C.康有为等维新派D.孙中山等革命派
22.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其中“变革人心”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23.这是在建凌桥上拍摄的兴隆大家庭后的楼群的照片.在水中的楼的倒影遵循什么原理?

24.这是在建凌桥上拍摄的兴隆大家庭后的楼群的照片.在水中的楼的倒影遵循什么原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