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82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5题)

1.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的日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
(2)哪些人是五四运动的先锋?五四运动中哪一阶层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
   材料一 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事不变的法则,冲破过去历史的网络,创造民主的“青春中国”。

——李大钊

材料二 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是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思想基础上迷信、盲从的“病”,必须用“科学”这味良剂来诊治。
(1)这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什么事件?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认为救治中国的灵丹妙药是什么?除此之外,这场运动还倡导什么?
(3)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材料一 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材料二 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从血的事实中清楚的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与党的历史上哪一次重大会议有关?
(2)材料一的会议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材料二的会议制度的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纲领制定的重大意义?
(4)材料三中“血的事实”与哪一事件有关?
(5)通过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诉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教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 窃惟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之立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中国金、银、煤、铁各矿胜于西洋各国,只以风气未开,菁华阑而不发,利源之涸日甚一日……勘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引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1)请举出洋务派的几位代表人物。
(2)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一、二看洋务派从事哪些主要活动?
(4)材料二中奏准开办什么洋务企业?
(5)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何作用?
5.
阅读材料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一所学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别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阅读后请回答:
(1)这所学校是什么学校?
(2)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选择题(共29题)

6.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7.
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指的是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B.由先进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传播
C.由俄国传入中国
D.与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
9.
五四运动中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主要是因为
A.外国政府的压力
B.运动已发展为有学生、知识分子、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C.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各种政治力量的声援
10.
1900年,中国出现了一支打着八种军旗、穿着八种军装的不同国家组成的军队,这只军队不包括
A.美国军队
B.英国军队
C.土耳其军队
D.日本军队
11.
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直接参与和领导了武昌起义
D.成立中华民国
12.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思想
C.新文化运动的展开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3.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提供了干部和组织基础
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C.不断注重与工人阶级相结合提供了阶级基础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群众基础
14.
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的目标的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学习
D.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5.
1915年至1916年,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均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史称护国战争。这里的国指的是
A.太平天国
B.清朝政府
C.中华民国
D.中华帝国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17.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8.
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9.
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发生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十月革命影响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
20.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被推举为都督的是(    )
A. 黎元洪 B. 袁世凯 C. 孙中山 D. 黄兴。
21.
1913年,成为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 曹锟贿选总统 B. 袁世凯大借外债
C. 宋教仁被刺   D. 袁世凯复辟帝制
22.
20世纪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巨变的领导人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他是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 D. 陈独秀
23.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静{#blank#}1{#/blank#}

{#blank#}2{#/blank#}斜

花团锦{#blank#}3{#/blank#}

翻来{#blank#}4{#/blank#}去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

{#blank#}8{#/blank#}

逼人

人迹

2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静{#blank#}1{#/blank#}

{#blank#}2{#/blank#}斜

花团锦{#blank#}3{#/blank#}

翻来{#blank#}4{#/blank#}去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

{#blank#}8{#/blank#}

逼人

人迹

26.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 成立了中华民国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7.

(2016•十堰)- I shouted to you at the gate, but you didn't hear me.

- Really? I ____ a telephone call to my mother.

28.

(2016•十堰)- I shouted to you at the gate, but you didn't hear me.

- Really? I ____ a telephone call to my mother.

29.
他们的斗争“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斗争”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0.
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
A. 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 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 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3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2.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 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B. 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C.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 参加井冈山会师
33.
北伐战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打击军阀的顺序是()
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B. 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C. 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 D. 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34.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