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2题)
2.综合题- (共2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年,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8年前,英国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8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中“178年前”“124年前”“118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3分
(2)在这些事件中清政府被迫和帝国主义分别签下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这三件事件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两例说明。?
(5)通过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018年,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年,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8年前,英国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8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中“178年前”“124年前”“118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3分
(2)在这些事件中清政府被迫和帝国主义分别签下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这三件事件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两例说明。?
(5)通过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中找)?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中找)?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3.选择题- (共20题)
19.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0.
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略中国的直接目的是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B.强迫清政府投降,推动中国改朝换代 |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D.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自身侵略利益 |
21.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22.
1896年,谭嗣同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加剧,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著名诗句。此时,民族危机加剧是由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北京条约》的签订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天津条约》的签订 |
24.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26.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33.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2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