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8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8

1.列举题(共2题)

1.
一座老城,一段旧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在这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这里是_________
(2)在这里,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诞生了。这里是_________
(3)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首先从这里开始。这里是___________
(4)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革命圣地_____________
2.
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__。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______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综合题(共3题)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英雄史,请根据提示写出英雄人物的名字。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话中“公”指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话中“大将”指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由于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早期民族资本工业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时这些民族工业还受到政府的束缚和压制。因此许多民族资本家为了寻求发展,不得不托庇于外国资本,或攀附于官僚势力。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为该示意图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至少答2点)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5.
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材料一、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期间的中国抗战史实各两例。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国在这场抗日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3.选择题(共21题)

6.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7.
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
8.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9.
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
A.北平B.南京C.武汉D.上海
10.
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13.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14.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取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D.建立君主立宪制
15.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16.地球的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其原因正确的是(  )
17.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
C.陈独秀D.蔡元培
18.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五四运动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  
③北伐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20.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21.
“***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灵活性”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2.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淮海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23.
(河北中考)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国公约》的签署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26.
某校八年级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2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