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
材料论述题
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维新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
——摘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材料中的“黄海海战失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维新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
——摘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材料中的“黄海海战失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图1书中称孙中山为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据图2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个事件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两点)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图1书中称孙中山为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据图2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个事件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两点)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30题)
6.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7.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据此推知,该报道的主题是
A.关天培战死炮台 | B.圆明园惨遭洗劫 |
C.左宝贵英勇殉国 | D.义和团火烧教堂 |
9.
太平天国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体现在
A.“拜上帝会” 的创立 | 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
C.《资政新篇》的提出 | D.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
12.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 D.左宗棠击败阿古柏 |
20.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安庆起义 | B.武昌起义 | C.黄花岗起义 | D.萍浏醴起义 |
21.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临时大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B.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C.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
D.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31.
服装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并赋予了新的含义:门襟五粒纽扣表示……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的是(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33.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