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2.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1)上述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是什么文件的内容?有何意义?
材料一 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1)上述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是什么文件的内容?有何意义?
3.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为了辅助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采取商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起初只有3艘轮船,1876年增加9艘,1877年总数达到30艘,使中国轮船吨位增至400万吨左右,约占中外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成立后十年间,营业净收入由81000两白银增长到910000两白银。
图二 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1882年后,上海成立了一些缫丝厂。1878年,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广州商人合股设立造纸厂,采用机器造纸。天津自来火公司成立于1886年,由官绅杨宗濂、买办吴懋鼎、淮军将领周盛波等合资设立。此外,还有制茶、制糖、制药、碾米、玻璃等近代工业出现。
(1)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图一文字介绍,写出轮船招商局的企业类型。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图一 为了辅助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采取商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起初只有3艘轮船,1876年增加9艘,1877年总数达到30艘,使中国轮船吨位增至400万吨左右,约占中外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成立后十年间,营业净收入由81000两白银增长到910000两白银。
图二 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1882年后,上海成立了一些缫丝厂。1878年,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广州商人合股设立造纸厂,采用机器造纸。天津自来火公司成立于1886年,由官绅杨宗濂、买办吴懋鼎、淮军将领周盛波等合资设立。此外,还有制茶、制糖、制药、碾米、玻璃等近代工业出现。
(1)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图一文字介绍,写出轮船招商局的企业类型。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2.选择题- (共6题)
5.
《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内容是
A.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A.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7.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①④②③ | D.④②③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