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81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图一显示的是一场战争的形势局部图,写出该战争的名称。

(2)图二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该残迹是哪些人造成的结果?

(3)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材料一、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

2.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清华北大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多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多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在字母S顶端上还有个圆球。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北大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它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中国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
(4)回顾清华北大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8题)

3.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4.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5.
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了“大公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法国
6.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7.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8.
1899年,康有为从美洲回国途经日本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从诗歌内容看,康有为伤心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戊戌变法失败没有实现其政治理想B.《马关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C.清朝统治黑暗而自己又无力改变D.民主革命浪潮不符合自己的政治主张
9.
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11.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0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南京条约》B.《二十一条》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12.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探索D.伟大的抗日战争
14.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
15.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B.BC.CD.D
17.
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8.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A.自强求富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19.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20.
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