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检测题(五 )第7、8单元检测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79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综合题(共3题)

1.
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请结合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在两个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哪两个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
(2)上述两个“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如何?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材料三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数量下降到360多万,只能固守一些战略重镇和重要交通线。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材料四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件事情?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3)材料三中以和平方式结束的战争是哪一个?有何作用?
(4)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展开开辟道路。
材料三  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柳秃枝在寒风中颤抖,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骞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兴办的实业名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

2.选择题(共15题)

4.
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5.
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7.
蒋介石曾写道:“对***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里的“渝”指的是(  )
A.广州B.瑞金
C.西安D.重庆
8.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
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0.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11.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中国22年统治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
与“1948年”“解放长春”等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
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会毁于战火,但它们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14.
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毕业歌》(1934年)
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③《太行山上》(1938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5.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
A.开遵义会议时B.红军到达陕北时
C.去重庆谈判时D.政协会议召开时
16.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B.创办大生纱厂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办汉阳铁厂
17.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