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2)《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哪次?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综上所述,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图二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所建的纪念馆?(2)《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哪次?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综上所述,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15题)
2.
1928年,***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A.维护国共合作 |
B.注重军民关系 |
C.强调农业生产 |
D.重视城市起义 |
5.
***《论持久战》发表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才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
B.***运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理论上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
C.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
D.鼓舞和坚定了抗日人民必胜的信心 |
6.
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事件。如下图是小红同学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反映的是( )


A.湘江战役 | B.遵义会议 | C.四渡赤水 | D.会宁会师 |
7.
《***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A.中华民国创建 |
B.黄埔军校创办 |
C.北伐战争胜利 |
D.抗日战争胜利 |
8.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
9.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部分),据此可知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④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名 | 身份 | 牺牲时间 | 牺牲原因 |
诺尔曼·白求恩 | 加拿大和美国援华医疗队医生 | 1939年 | 抢救伤员感染病毒 |
张自忠 |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 1940年 | 枣宜会战 |
左权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参谋长 | 1942年 | 反“扫荡” |
戴安澜 |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200师师长 | 1942年 | 赴缅参战 |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④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11.
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创办于( )
A.民国11年 | B.民国12年 | C.民国13年 | D.民国14年 |
13.
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
C.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15.
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