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渲染(xuān) 滞碍(zhì) 踌躇(chú) 味同嚼蜡(jiáo) |
B.盘桓(huán) 虐待(nuè) 桥堍(tù) 浮光掠影(lüè) |
C.侦缉(jī) 径自(jìnɡ) 诡谲(jué) 铢两悉称(zhū) |
D.拘泥(ní) 拾掇(duō) 诘难(jié) 孜孜不倦(zī) |
A.白求恩医生吹毛求疵,工作非常严谨,技术上出现的任何细小问题都不会放过。 |
B.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尓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
C.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
D.无论多么枯燥的材料,经他妙手回春 ,都会变得鲜活起来。 |
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
C.《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德国的契诃夫、中国的郭沫若。 |
D.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小题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诗中的“湿”字用的准确传神,请简要赏析。【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半壶水
(1)夕阳染红了整个大漠。
(2)一只狼,一只披着细碎残阳的瘦狼,梦幻一般,跌跌撞撞闯入了陆归林眼前这壮美的画卷。
(3)他轻轻地解下了外腰带,这个两端有铁环、铁扣的军用腰带,可攻可防。狼伫立在远方,略仰着头,对着他示威。这绝对是一只历经苦难和沧桑的老狼,它啼血的嚎叫声中包含着悲伤、绝望和忧郁。
(4)我要杀了它。陆归林坚定地对自己说。他抡起军用腰带,冲向那狼。狼奔逃而去,速度极快。可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它又出现在他的身后。这狼和他打起了游击战。几个回合下来,陆归林已是精疲力竭。他走,它就走。他停,它也停。而且距离总是三四十米。
(5)夜色来临,他找了个斜坡,对着那只狼,枕着交织的双手,仰面半躺着。狼也停下来,蜷在地上。
(6)漠野苍茫,四周静寂。中午的那场沙尘暴使陆归林脱离了勘探队的战友,在寻找队伍中误入了这茫茫沙漠。漫天的风沙和徒劳的奔跑,他的迷彩服硬得快成了一块铁板。他太累了,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两腿如灌了铅,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在清冷的沙漠风中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了前方狼的眼睛。狼的眼睛正一闪一闪的,这让他睡意全无。
(7)新的一天来临,陆归林又开始了沙漠上的舞蹈。指北针留在了军车的驾驶室里,陆归林只能靠太阳判定方位,他的目标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8)沙海滚动着热浪。狼,也已经被饥饿和干渴折磨得摇摇晃晃。陆归林轻轻地是动了一下水壶,他要再听一下水的声音。水的声音就是生命的声音。昨天发现自己迷路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壶里的水,那时壶里的水就只剩下现在这半壶,他知道在沙漠里迷路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没敢动那水,实在渴得难受,他就轻轻晃动一下水壶,水晃动的声音总能让他看到希望。
(9)当太阳如蛇一样缠着他的时候,陆归林下了喝水的决心。他拧开水壶的盖子,手有些抖,干裂的嘴唇也抖动起来。当他把壶口放到唇边时,他看到了那狼。
(10)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一个半埋在沙丘里残缺的动物骨架出现在他的视野。他把这个白花花的东西拽出来,扯下一块扇形的骨头,铺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这个骨头的凹处,可是水落在上面连湿都没湿一下,就不见了。倒,再倒……骨头上终于出现了一汪清水,那一汪清水就像镶在少女胸前的一枚珍珠,光彩夺目,绚烂动人。
(11)狼果然向他走了过来,当狼毫无防备贪婪地舔食那汪清水的时候。陆归林高高举起军用腰带,却迟迟下不了手。他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这狼的。但是,他放弃了。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
(12)他喝掉了壶里所剩无几的水。水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沙漠中划过一声尖锐有力的嚎叫,狼高昂着头,像获得了新生一般。狼对着他持续地嚎叫,然后竟独自蹒跚而去,它走走停停,不断地转头,并发出模糊不清的叫声。
(13)陆归林读懂了狼的语言。他跟在了狼的后面,机械地跟着。它走,他就走;它停,他也停。而且距离的把握,也是三十米左右的样子。
(14)傍晚将至,当他跟着那狼费尽全力爬上一个硕大的沙坡,奇迹出现了,映入眼帘的,是迷人眼的绿色,久违了的绿色,在绿色与绿色之间,是银光闪闪的水面。一条河横亘于草原之间,河的那一端,是林带,是庄稼地,是村庄……
(15)绿洲,这就是孕育生命的绿洲。陆归林踉踉跄跄地奔到河边,疯了一般,他捧起那清凉甘洌的水大口大口地喝……
(16)忽然,陆归林的耳畔传来一片呐喊声,猛地一抬眼,他看见一群人正追赶那只狼。再看那只狼,速度如闪电一般,从河畔边奔向了他们刚刚走出的茫茫大漠。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被人赶进大沙漠。
【小题2】第(8)段“沙海滚动着热浪”这句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请赏析第(10)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骨头上终于出现了一汪清水,那一汪清水就像镶在少女胸前的一枚珍珠,光彩夺目,绚烂动人。
【小题4】第(4)段和第(13)段这两处画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他走,它就走。他停,它也停。而且距离总是三四十米。
(2)它走,他就走;它停,他也停。而且距离的把握,也是三十米左右的样子。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①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②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忽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③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④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①,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迂腐浅陋的知识分子。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小题2】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
B.网络的发明,促使虚拟空间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强了现实世界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
C.韩国用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是从源头上杜绝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的行为,避免发生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象。 |
D.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
4.名著阅读- (共1题)
自此,A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段文字选自章回体小说《______》,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2)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A(人物)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人物A迟迟不肯断气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内阅读- (共1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非天质之卑(______)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言和而色夷/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心不若余之专耳/当余之从师也 |
C.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心中有足乐者 |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A.第①段从借书、从师、衣食等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的艰难经历。 |
B.作者采用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劝勉马生更加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
C.文中描写作者向“先达”求教的场面,语言夸张,暗讽当时读书人热衷功名。 |
D.第③段画线句子是疑问句,强调专心是业精德成的重要条件,同时起到警示读者并引起读者思索的作用。 |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①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③“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提高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④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⑤“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⑥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诗意、初心、排徊、芳菲、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命题作文- (共1题)
(1)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
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文题,写—篇文章。题目:那句话,说得有点 (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艺术、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
(2)痴迷,就是深深的迷恋。徜徉书海,醉心音乐,欣赏比赛,学习技能……痴迷其中的那份快乐难以割舍,痴迷其中的那份执著不易改变。因为这份痴迷,生活有了更多的色彩;因为这份痴迷,世界多了进步的动力。
请以“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