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测试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77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5

1.判断题(共1题)

1.
判断题。(正确打“正确”,错误打“错误”)
(1)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新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3)五四运动体现出来最主要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4)五四运动的主力始终是爱国学生。
(5)中共一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综合题(共3题)

2.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
(2)请你指出材料二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多写不给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觉得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鴉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口号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4.
识图:

请回答:
(1)图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照片,是哪一消息即引发了这场以学生为先导的爱国主义运动?发展到新阶段后的主力是谁?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
(2)图二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是在哪一年?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请简要说明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3.选择题(共13题)

5.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严复的《天演论》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7.
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陈独秀D.孙中山
8.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B.出国留学的青年
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9.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10.
(题文)下列这组漫画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   )   
A.商人罢市的推动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1.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2.
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民主”“科学”
13.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4.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的一项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15.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6.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段表述适合放在如下图示的哪个位置(   )
A.AB.BC.CD.D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填空题(共1题)

18.
填空题。
(1)新文化运动中,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青年学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